商品详情
本书是作者从新会梁氏优秀家风中汲取精华,结合新时代要求,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积极实践。希望以此激活中华优秀传统家风的生命力,为新时代家风建设提供滋养;更希望读者能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树立爱祖国、爱家乡、敬先贤的文化自信,在亲子教育中重言传、重身教,营造千千万万个美满家庭,让梁氏家风所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生生不息,代代传扬。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梁启超家乡家族、妻子儿女的基本情况,总结新会梁氏的家风传承、教子方法及其对今人的启发借鉴。第二部分收录梁启超家书四十二篇,按内容分为“家国情怀”“立志从学”“人生百味”“爱与家庭”四章,章前有导读,每篇有注释、解析,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家书的写作背景、相关知识与主旨精神。全书配以历史照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满足普通读者的阅读需求。全书的编写注重文学性与人文情怀,给读者带来充满爱与美的阅读体验,既可为家长提供了解子女、学做父母的有益参考,又是引导孩子修身立志、勤学报国的入门之径。
第一章家乡·家庭·家风
梁启超与新会梁氏
1.梁启超其人
2.新会梁氏
梁启超的家庭
1.闺中良友:李蕙仙
2.幕后功臣:王桂荃
3.父亲的得力助手:梁思顺
4.建筑学一代宗师:梁思成
5.古文明的发掘者:梁思永
6.壮志未酬的热血青年:梁思忠
7.浩瀚书海的领航员:梁思庄
8.关注民生、改造社会的经济学家:梁思达
9.燕京女杰:梁思懿
10.毕生无悔的新四军战士:梁思宁
11.从“老白鼻”到航天事业拓荒者:梁思礼
向梁启超学习做父亲
1.寒士家风
2.爱的教育
3.当代启示
第二章家国情怀
导读
致梁思顺书,1913年2月7日
致梁思顺书,1916年2月8日
致梁思顺书,1916年3月3日
致梁思顺书,1916年3月20_21日
致梁思顺书,1919年12月2日
致梁思成书,1923年5月
致孩子们书,1925年7月10日
致梁思永书,1926年12月10日
致梁思永书,1927年1月10日
致孩子们书,1927年2月16日
第三章立志从学
导读
致梁思顺书,1913年1月17日
致梁思顺书,1916年1月21日
致梁思成、梁思永书,1916年6月22日
致梁思顺书,1919年1月13日
致梁思顺书,1922年11月26、28日
致梁思顺、梁思庄书,1925年4月17日
致梁思顺等书,1925年约5月
致梁思顺书,1925年9月24日
致孩子们书,1927年8月29日
致梁思庄书,1928年8月5日
第四章人生百味
导读
致梁思顺书,1912年12月5日
致梁思顺书,1912年12月
致梁思顺书,1913年1月30_31日
致梁思顺书,1913年4月17日
致梁思顺书,1915年6月11日
致梁思顺书,1916年1月2日
致梁思成书,1923年7月26日
致孩子们书,1926年3月10日
致梁思顺书,1926年6月11日
致孩子们书,1926年9月4日
致梁思顺书,1926年10月7日
致孩子们书,1927年11月23日
第五章爱与家庭
导读
致梁思顺书,1912年12月16日
致父亲书,1916年3月18日
致梁思顺书,1923年5月8日
致梁思顺书,1923年11月5日
致孩子们书,1925年9月13日
致梁思顺、梁思成、梁思永、梁思庄书,1925年10月3日
致梁思成书,1925年12月27日
致孩子们书,1926年2月16、18日
致梁思成、林徽音书,1928年4月26日
致梁思顺书,1928年5月13日
参考文献……精彩书摘梁启超与新会梁氏
中国近代史上的名门望族很多,但像梁启超家族这样光彩耀眼的,也实在罕见。梁启超的儿女中,走出了中国建筑学的宗师,走出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开拓者,走出了中国导弹运载火箭控制系统领域创始人,也走出了民族解放先锋、著名图书馆学家、文史学者、经济学学者,以及虽然隐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但依然拥有传奇经历、焕发出生命光彩的第十九路军爱国军官和新四军战士。
在惊叹羡慕之余,我们不免要去探索一下究竟。毕竟,在关注家庭教育、培养子女成人成才的问题上,历史与现实之间高度相通。家庭是人一生中最早从属的群体,也是一生中从属时间最长的群体。家庭给予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安抚、知识的传授、道德的熏陶,为他的人生发展奠定最重要的基础。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庭,都须从家庭走向社会。因此,作为政治家、思想家的梁启超或许遥不可及,但作为丈夫和父亲的梁启超,却能迅速融人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在这样的视角下,我们读历史就是读当下,读伟人也是读自己。梁启超爱家教子、培养出满门才俊的成功实践,或许能给读者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1.梁启超其人
梁启超生于1873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之新民等,广东新会人。他自幼聪明绝伦,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后拜在康有为门下,学习中外历史政治得失,为变法维新打下理论基础。
光绪二十一年(1895),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这样沉痛危急的历史时刻,年仅23岁的梁启超登上了历史舞台。他协助康有为组织发动十八省举人联名“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政治主张,发起成立多个政治团体与新式学堂,创办多种新式报刊,翻译多种外文书籍,从传统的科举士子成长为大名鼎鼎的维新领袖。
1898年6月11日,一心想雪耻自强的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开始维新变法。7月,梁启超受到光绪帝召见。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维新运动历时百日即告失败,“戊戌六君子”惨遭杀害,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日本。
在此后的几年里,梁启超先后游历日本、澳洲、美洲,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将其作为宣传改良维新思想的主阵地。他撰写大量文章,对中国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被人们誉为“舆论之骄子,天纵之文豪”。
中华民国建立后,梁启超从日本回国,成为政坛上的活跃人物。他以改良派为基础组织进步党,先后担任司法总长和币制局总裁。1915年,得知袁世凯蓄意称帝,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反对变更共和国体,并竭力支持学生蔡锷等发动护国战争。随后又反对张勋复辟,并在段祺瑞内阁中短暂担任财政总长。
但是,在军阀纷争、国无宁日的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全无城府,一团孩子气”的梁启超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遂于1917年退出政坛。下野后的梁启超游历欧洲各国,回国后则专心著述、四处讲学,并在清华学校、南开大学、京师图书馆等重要文教机构担任要职。这一阶段,作为学者,梁启超的研究更加纯粹严谨,文章更加深刻细致。即便如此,他也从不因致力于学术而脱离现实,始终关切时弊,关注民生。他虽然研究中国历史,但一直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从古代思想中寻找现代元素。因为始终抱有“迎接新世运,开出新潮流”的研究志趣,梁启超对历史学、文学、哲学、新闻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图书馆学等学科领域均有涉猎,他的许多著作都成为后世研究者的必读书目。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因肾病在北平逝世,终年56岁。他一生笔耕不辍,著述达一千五百多万字,在其生前就多次编辑印行。1936年中华书局将梁启超的著作汇总出版,取名《饮冰室合集》。
2.新会梁氏
梁启超的出生地是广东新会茶坑村。新会虽小,却是个不同凡响的地方,不但物产丰饶、名胜众多,且人文璀璨,是岭南学派和岭南琴派的发源地。梁启超一生敬仰的明代思想家陈献章,近代外交家伍廷芳、史学家陈垣、慈善家冯平山等都是新会人。
发生在这片土地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是公元1279年的崖山海战。面对元军的正面进攻,南宋军队突围未果,全军覆没。丞相陆秀夫宁死不屈,背着8岁的小皇帝赵昺投海殉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为壮烈的一幕。梁启超故居就在崖山附近,年年清明,梁家人都要乘船由西江而下,经过那片著名的古战场祭祖扫墓。梁启超一生都将崖山视为故乡新会的荣光,崖山所昭示的对忠诚气节的推崇,给梁启超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
除新会崖山所代表的忠烈刚毅气质外,梁启超生长的广东,还具有开放自由、引领全国风气之先的特质。晚清、民国时期,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如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均为广东人。成长于广东新会的梁启超,成为推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自有其历史之必然因素。
P3_7……前言/序言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在变法维新、思想启蒙、学术研究等领域成就斐然。生活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他带着救国家民族于危亡的强烈责任感,用充满感情的健笔扣动国人心弦,用毕生精力塑造热爱国家、急公好义、崇尚自由、遵纪守法、强健体魄、一心向上的中国“新民”。他不仅引领时代潮流,鼓励全国青年,还将自己的感情润泽在家庭当中,将治学理念传递给子女,培养、教育出满门才俊。梁启超出生在广东新会,朴实醇厚、兴文重教的良好家风,对他的人格塑造与人生经历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是他爱国爱家、教子育女的思想根基。今天,让这个以梁启超为核心,在新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又走向世界的杰出大家庭重回家乡,作为当代人构建幸福家庭、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生活指南,既有重大意义,又极为实用。为此,我们编写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启超和他的子女们》这部小书,供家长和孩子们共同阅读,学习交流。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梁启超家乡家族、妻子儿女的基本情况,总结新会梁氏的家风传承、教子方法及其对今人的启发借鉴。第二部分收录梁启超家书四十二篇,按内容分为“家国情怀”“立志从学”“人生百味”“爱与家庭”四章,章前有导读,每篇有注释、解析,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家书的写作背景、相关知识与主旨精神。全书配以历史照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满足普通读者,特别是中小学生的阅读需求。全书的编写注重文学性与人文情怀,给读者带来充满爱与美的阅读体验,既可为家长提供了解子女、学做父母的有益参考,又是引导孩子修身立志、勤学报国的入门之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是一个家族在长期延续过程中形成并世代相传、代代遵循的价值准则。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家风历史文化资源的赓续弘扬,他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曾明确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眉山三苏祠考察时再次强调:“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本书的编写与出版,是我们从新会梁氏优秀家风中汲取精华,结合新时代要求,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积极实践。我们希望以此激活中华优秀传统家风的生命力,为新时代家风建设提供滋养;更希望读者能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树立爱祖国、爱家乡、敬先贤的文化自信,在亲子教育中重言传、重身教,营造千千万万个美满家庭,让梁氏家风所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生生不息,代代传扬。《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启超和他的子女们》编委会2022年11月…… " "
- 新华一城书集 (微信公众号认证)
- 上海新华书店官方微信书店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