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中国城市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研究书系)
定价:68.0
ISBN:9787300292601
作者:姜晓萍 衡霞 田昭
版次:1
出版时间:2021-04
由我国知名公共管理学者姜晓萍教授领衔撰著的《中国城市社会治理》一书,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出发,对中国城市社会治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全书首先对城市社会治理进行理论溯源,论述了城市社会问题的历史性与现代性、世界性与中国性、农村性与城市性,以及社会治理的中国场域及其在新时代的新需求,梳理了城市社会治理的理论演进逻辑,并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职能定位等方面,构建了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框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党建引领、公共服务、社区治理三个核心问题进行重点论述。最后,对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评估与监测问题展开研究,并初步构建了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评估与监测体系。
本书强调,城市社会治理要遵循党建引领、多元治理,改革创新、依法治理,尊重规律、统筹治理,以人为本、科学治理的基本原则。只有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同政府的资源整合优势、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社会组织的群众动员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才能更好地推进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
姜晓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政治学会副会长等。长期从事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地方政府治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等。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十多个,出版《建设服务型政府与完善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政法导论》等专著和教材十多部,在《政治学研究》等权威与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
衡 霞,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行政管理系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地方政府治理、农村公共管理、社区治理等。出版专著4部,在《中国行政管理》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田 昭,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四川大学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教学管理部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治理、社区治理、公共服务等。
第一章城市社会治理的理论溯源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二、城市社会治理的兴起
三、城市社会治理的理论逻辑演进
第二章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体系构建
一、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二、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三、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职能定位
第三章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党建引领
一、城市社会治理中党建引领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二、城市社会治理中党建引领的建设路径
三、城市社会治理中党建引领的实践方案
第四章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成都市为例
一、成都市城市基本公共服务配置现状
二、城市基本服务资源承载力测算
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配置面临的挑战
四、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的主要路径
第五章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社区治理
一、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时代性
二、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格局构建
第六章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评估与监测
一、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评估的时代背景与意义
二、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评估的价值取向与维度
三、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评估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四、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评估的指标体系构建
五、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评估与监测体系建设
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社会治理水平集中体现国家治理发展的逻辑。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和城市社会治理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城市社会治理规律,全方位提升城市能级、变革发展方式、完善治理体系、优化城市功能品质,以党建为引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基本动力,加强依法治理,推进系统治理,提升智慧治理,强化精准治理,建设与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相适应的城市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城市社会治理能力。
城市社会治理要遵循党建引领、多元治理,改革创新、依法治理,尊重规律、统筹治理,以人为本、科学治理的基本原则。只有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同政府的资源整合优势、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社会组织的群众动员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才能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社会治理理念,统筹推动城市社会治理的改革创新,破解城市社会治理难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因此,城市社会治理的目标同样在于构建适应城市社会治理的党建引领格局,形成城市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结构,重塑城市社会治理的空间治理体制,完善城市社会治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城市社会治理的社会治理机制,推动城市社会治理由经验管理向现代科学治理转变,从而提升城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和组织化水平。
当前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但与此同时,城市社会治理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面临一系列新挑战:一是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城市社会治理面临教育、医疗、养老、资源环境等问题,为城市管理和应急管理埋下隐患。二是市民利益日趋多元。户籍人口期盼有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更优质的医疗教育;新增人口望在社保、医疗、居住、就学等方面,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待遇;高素质高收入人群对良好保障、宜居环境、生活质量的需求日益增长;低收入群体对就业、收入、社保等生活保障的期望值日益增高。多元群体还会涉及共同的利益纠纷和矛盾。三是社会发展活力不足。在城市扩张和城市改造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人靠“吃租金”过日子,创业就业动力不足、能力不够;在公共资源方面,科研装备、公共服务平台资源总量和结构难以满足迅速增长的创新需求;机关、学校、企业、社区条块分割、封闭运行,资源共享率普遍较低;社会组织发育水平不高,普遍存在机关化、行政化、小型化特征,具备3A等级以上、有资格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社会组织占比仅为123%。除此以外,城市社会治理机构的设置、人员管理、放管服改革、公共服务方式等诸多方面还与国家中心城市社会治理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提出体现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社区发展治理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报告要求:“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加强城市社会治理中党组织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即必须把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摆在城市发展治理的首位,必须把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作为城市发展治理的主线,必须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城市发展治理的始终。
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提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城市发展治理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明确了城市发展治理的价值取向。因此,在城市发展治理规划纲要中,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发展治理的奋斗目标,推动城市社会治理机构健全、设施完备、主体多元、供给充分、群众满意的城市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城市发展治理全部活动之中,最大限度集合服务资源,形成城市共建共治共享合力;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生活城市”作为城市永续发展的最高目标,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的生活城市。
本书从国家治理现代化高度出发,把握党建引领的政治站位,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客观实际,从制度体系建设的高度和多元行动策略构建的维度对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做出科学的战略设计。本书既有对城市现状的分析和对未来的预测,又有对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对比;既具有较强的战略性与前瞻性,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既可以看作城市未来几十年的规划方案,又可以作为推进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操作指南。
- 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人大出版社自营微店,正版人大出版社书籍直发,品质保证!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