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中的历史智慧
作 者:张国刚 著
定 价:60
出 版 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09月01日
页 数:404
装 帧:精装
ISBN:9787107345593
目录
●战国——时代变迁
智伯的覆亡
魏文侯的治术
吴起的人生悲剧
千古高手——围魏救赵
爱作秀的卫嗣君
齐威王的故事
商鞅的变法之道
秦国的对外战略
赵武灵王的英雄短歌
秦赵外交角力与军事抗争
赵国名将之死
秦汉——大风飞扬
嬴政:从弃儿到祖龙
赵高:三个步骤灭亡秦朝
不要“面子”的刘邦
汉初的“一朝两制”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霍光:“昭宣中兴”的功臣
王莽:登帝位与行变革
秀才刘秀的造反之路
党锢之祸——东汉知识分子的灾难
汉末三国——群雄逐鹿
乱天下者何进也
袁绍:打烂一手好牌
曹操:生杀予夺有规律
刘备的仁厚与坚忍
江东名将周瑜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诸葛亮:两朝开济老臣心
司马懿的上位史
两晋南北朝——风云激荡
“居治忘危”的晋武帝
魏晋风度的底色——从何晏到王衍
文盲皇帝石勒
风流宰相谢安
刘裕:开国皇帝埋祸根
萧衍:“不想出家的学者不是好皇帝”
三朝元老崔浩之死
北魏“一姐”冯太后
一代枭雄高欢
宇文家族的偏霸事业
隋唐——盛衰治乱
隋文帝的影响力
高颎被杀——隋朝兴亡的转折点
隋炀帝为何丧国
魏征:不做忠臣做良臣
唐玄宗:走过盛世与乱世
圆满人生郭子仪
奇士李泌
唐德宗改革始末
王叔文的“永贞革新”
裴度:“元和中兴”贤相
李德裕:“萧曹避席”的大政治家
唐末五代——山河破碎
日落长安——唐宣宗时期的政治
唐代后期宦官专权
草莽英雄朱温的一生
后唐庄宗的戏剧人生
再论石敬瑭割让燕云
两次黄袍加身——从郭威到赵匡胤
春花秋月话南唐
后记
内容介绍
“历史是优选的老师。”怎样在当今时代通过学习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人物,达到启迪智慧的目的,是历史作为文化传承的社会意义;如何让历史在象牙塔之外的世界发挥其原本的作用,也是史学研究者应担当的社会责任。本书作者张国刚教授从这些角度出发,以纵横东西的视野广度和贯通古今的思维深度,重点关注《资治通鉴》作为史著的鉴赏价值,深剖其中蕴含的历史智慧,以期做到“读史使人明智”。
本书是张国刚教授在学术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通俗化,从《资治通鉴》文本出发,选取历史节点,摘寻经典故事,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地讲述从战国三家分晋至隋唐五代这段时期的历史。在战国时期,选取了智伯、魏文侯、吴起等人物,以及围魏救赵、商鞅变法等事件;秦汉时期,选取了嬴政、刘邦、霍光、刘秀等人物,以及赵高亡秦、王莽新政、汉末群雄相争等事件;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取了石勒、谢安、高欢等人物,以及刘裕开国、冯太后改革等事件;隋唐五代时期,选取了......
张国刚 著
张国刚,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暨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唐史学会会长。曾为联邦德国洪堡学者,担任汉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和特里尔大学客座研究员与教授多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好书奖、文津图书奖等。著有《唐代官制》《唐代藩镇研究》《唐代政治制度研究论集》《德国的汉学研究》《唐代家庭与社会》《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中西文化关系通史》《胡天汉月映西洋:丝路沧桑三千年》《资治通鉴启示录》《治术:周秦汉唐经世之道》等。
精彩内容
智伯的覆亡
这是《资治通鉴》讲的第一个故事。
智伯(公元前506—前453)是春秋末期主持晋国国政的权臣,是智氏家族的大家长。当时,智氏与赵氏、魏氏、韩氏四大家族掌控着晋国的大权,智伯执政后,晋国朝政呈现出智氏一家独大、力压三卿的局面。可是后来在晋阳之战中,实力不错的智氏反倒落败——智伯被杀,智氏家族灭亡,领土也被其他三家瓜分殆尽。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伏笔:选谁来当接班人
从选定接班人的那一刻起,智氏、赵氏两大家族的命运就开始走上截然相反的道路。
晋国是周成王“桐叶封弟”而建立的诸侯国。周武王死后,他的儿子周成王继位,弟弟周公旦辅政。年幼的周成王有一次与弟弟叔虞玩耍,把一片桐叶剪成玉圭形状,送给叔虞,开玩笑说:“把这个分封给你!”周公提醒他,天子无戏言。于是,成王将黄河东边一块叫作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