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出版社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信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坚持“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的出版理念,以高端优质的内容服务,多样化的内容展现形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阅读与视听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知识与文化需求。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官微推荐】美洲人从哪里来 : 破解美洲人类起源之谜的科学冒险 限时4件85折

66.00
运费: ¥ 0.00-15.00
【官微推荐】美洲人从哪里来 : 破解美洲人类起源之谜的科学冒险 限时4件85折 商品图0
【官微推荐】美洲人从哪里来 : 破解美洲人类起源之谜的科学冒险 限时4件85折 商品图1
【官微推荐】美洲人从哪里来 : 破解美洲人类起源之谜的科学冒险 限时4件85折 商品图2
【官微推荐】美洲人从哪里来 : 破解美洲人类起源之谜的科学冒险 限时4件85折 商品缩略图0 【官微推荐】美洲人从哪里来 : 破解美洲人类起源之谜的科学冒险 限时4件85折 商品缩略图1 【官微推荐】美洲人从哪里来 : 破解美洲人类起源之谜的科学冒险 限时4件85折 商品缩略图2

商品详情


书名: 美洲人从哪里来:破解美洲人类起源之谜的科学冒险

定价: 88.00

作者: 珍妮弗·拉夫,张炜晨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 2023-08-10

页码: 394

装帧: 假精装

开本: 16

ISBN: 9787521756661



√揭开美洲人起源之谜,再现美洲原住民祖先惊人的生存和适应能力、巨大的文化成就,以及关于种族、战争等黑暗历史。

“美洲原住民从何而来”这个问题从15世纪末西方人发现新大陆那时起就存在了,人们以科学手段侦破此案则已经有200年左右历史了。无数科研人员或深入极地、雨林或潜入水底、洞穴,或风餐露宿于荒郊野岭或日夜蛰伏在实验室内,收集到海量数据和证据。尤其是近几十年来,随着遗传学迅猛发展,科学家取得的成果超过了以往之总和。
珍妮弗·拉夫从遗传学与考古学的角度,结合人类学、博物学、解剖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学科理论知识讨论了美洲原住民起源问题,试图通过对“筑丘人”假说、“跨太平洋迁徙”假说、“克洛维斯一”模型、“多次迁徙”模型、“走出白令”模型等等美洲人迁徙模型或假说的分析与辩驳,揭开美洲人起源之谜——人类初是如何定居到美洲,那里的人民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演化的……

√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生动描绘出一幅美洲原住民祖先气势磅礴的迁徙史。
尽管破解美洲人起源之谜是一项其专业的工程,但阅读本书就像是读一本伪装成科普的“侦探小说”。珍妮弗·拉夫将深奥的理论知识和错综复杂的线索为我们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生动描绘出一幅美洲原住民祖先气势磅礴的迁徙史。有证据就摆在读者面前,不劳师远征,可以像大侦探波洛一样,舒适地躺在安乐椅中,动用“灰色脑细胞”,花上两三个夜晚,跟随作者来一次上下十万年,纵横两万里的智力冒险。

√古DNA领域科研工作者的一手回忆,再现一线科研工作者的立体人生。
本书穿插介绍了作者作为一线的科学工作者如何从考古遗迹、遗骸提取DNA的科学操作,告诉我们秉承科学精神的科学家是如何凭借科学思维,以科学方法来进行研究。通过案例教会了我们科学方法论,即使我们大部分人不是学者,也可以掌握科学这件利器,用作指导我们日常生活工作的金科玉律。

√反思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扭曲了对美洲人起源和进化的研究,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
《美洲人从哪里来》回顾了欧洲人探寻美洲原住民起源的过程,揭露其殖民主义本质;白人考古学家对原住民造成的种种伤害给复原美洲古人类历史增添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呼吁新一代考古学、遗传学工作者积极反思,遵循科学伦理,弥补前辈犯下的错误,在考古和遗传学研究方面与美洲美洲原住民进行更好的合作。

√一线人类学家、生物学家、考古学家联袂荐。
普林斯顿大学人类学教授奥古斯丁·富恩特斯、《我们人类的基因:全人类的历史与未来》作者亚当·卢瑟福、《我包罗万象:微生物视野下的生命图景全纪录》作者埃德·扬等都曾荐本书。

著名人类学家珍妮弗·拉夫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又神秘莫测的奇妙故事:
人类如何迁徙到美洲。

《美洲人从哪里来》是关于谁是美洲“一批民族”,他们是如何以及为什么不远万里来到此地,他们又是如何向南扩散,以及如何生存的故事。这一切都基于一种有力的新型证据:古人的完整基因组。《美洲人从哪里来》一书概述了整个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人类历史新发现,并让我们一瞥遗传学工具是如何帮助我们揭示出人类历史和演化的细节。
两万年前,人类从西伯利亚跨过一座巨大的陆桥进入阿拉斯加西部,然后向南扩散到现在这个被称为“美洲”的地方。在冒险踏入其他外星世界之前,这次迁徙仍然是我们人类后一次移居到全新异域的冒险,而该事件也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且争议不断的话题。没有任何书面记录可以告诉我们当时发生了什么或如何发生的,考古证据同样凤毛麟角。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说和模型来解释人类迁徙到美洲的历程,以及在随后几千年里发生的事情。
《美洲人从哪里来》对过去和现在展开研究,探讨了目前被用来构建美洲原住民历史,并对他们产生了深刻影响的遗传学新知。对于任何有兴趣了解遗传学是如何与身份认同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影响社会回答“原住民是谁”这个问题的人来说,本书不啻为佳的科普读物。


自序
译者序 v
土地确认声明 xvii
夏至日 xix
引 言 xxi
-----------------------------------------

一部分

一章 003
“对我来说,他就是个抢劫犯” 024
人类学的人种研究遗毒 029
美洲原住民的起源 039
遗传拼图 042
---------
第二章 055
1908年9月 056
“克洛维斯一”模型 064
克洛维斯尖状器 066
迁徙路径 084
走出日本? 091
真正古老的遗址情况如何呢? 094
需要考虑新模型 100
---------
第三章 103
通往美洲大陆的门户 109
阿拉斯加更新世晚期考古 112
德纳里人是批美洲人? 124
多次扩散? 128
-----------------------------------------

第二部分

第四章 135
水晶墓洞穴 135
玛雅人与中美洲文明 142
---------
第五章 149
古DNA实验室工作要大限度防止污染 149
从古人牙齿上提取DNA 155
不可能提前知道样本中是否保存了古DNA 160
古人的线粒体DNA研究非常重要 165

-----------------------------------------
第三部分

第六章 179
东亚,约3.6万年前 186
北西伯利亚,3.1万年前 187
东西伯利亚,2.5万年前 195
白令地区某地,2.4万年前? 203
---------
第七章 213
阿拉斯加西海岸,大约1.7万年前 220
蒙大拿中南部,12 600年前 222
美洲南部族群 228
Y族群 230
---------
第八章 237
人类聚居北极地区 241
古因纽特人 242
毛发和坚冰 246
前哥伦布时期的因纽特迁徙 247
人类聚居加勒比地区 254
坚韧不拔 259
---------
第九章 261
对神圣的亵渎 269
DNA和种族化 271
吸血的科学 273
前进之路 279
---------
尾 声 283
致 谢 289
注 释 295

珍妮弗·拉夫博士是人类遗传学家和科普作家。在美洲古代和现代人类DNA 领域有超过14 年的研究经验。
珍妮弗·拉夫在印第安纳大学学习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和生物人类学,在生物学和人类学系取得了双专业博士学位;后加入犹他大学、西北大学和得克萨斯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她目前是人类学副教授,原住民研究项目的委任教员,与北美各地的部落和族群展开合作,并以古代和当代基因图谱为工具,研究历史问题。她的研究重点是美洲早期民族史,以及北美北极和大陆中部地区的近代史。她在个人博客、网站“暴力隐喻”(Violent Metaphors)、《纽约时报》、《卫报》、《科学美国人》、赫芬顿邮报、网站“进化研究所”和《福布斯》等媒体上为公众撰写了一系列遗传学、历史、考古、种族和科学素养方面的文章,为公众介绍遗传学和考古学的新动态。


张炜晨,湖北作家协会、武汉摄影家协会会员,爱好文学、旅游、摄影的死硬理性派工科男。已出版书籍、文章百余万字,著有《战场决胜者:不可思议的战役复盘》(1—3 册)、《战场决胜者:统帅、战士和罪魁》(上下册);译有《制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与略》《美国独立战争军服、武器图解百科1775—1783》《诺曼底登陆》等。

从成千上万年前的人骨中提取的古DNA 可能改写人类历史。珍妮弗·拉夫站在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以巧妙的文笔解释了这背后复杂的科学原理。对人类移居美洲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应读一读这本书。
——《纽约时报》

珍妮弗·拉夫是我们2021年5月的封面故事——《走进美洲》的作者。她利用自己作为人类学家和遗传学家所积累的经验来完成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纠正这两个领域在对待原住民问题上的不公和错误,同时阐述现代方法是如何更接近于破解美洲原住民的起源问题。《美洲人从哪里来》展示了几个世纪以来,被广为接受的理论是如何遭到种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书中列举的研究案例还可以扩展开来,单独成章,如托马斯·杰斐逊后院里的莫纳坎人坟墓土丘,以及题外讨论:是否可以根据遗骸推断其性别或职业。拉夫的原创采访为原住民留下了充足的发声空间。
——麦迪·本德(Maddie Bender),《纽约时报》特约科学记者


在涉及基因组、人类历史和族群迁徙等问题时,很少有书能把科学理论、同情之心,以及尊重相待结合起来。至于非原住民科学家——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愿意倾听原住民的意见,并向他们学习的情况就更罕见了。珍妮弗·拉夫的《美洲人从哪里来》巧妙地编织了一张批判性大网,将科学发现、民族偏见、研究成果和错误,以及发展前景融合起来,为读者提供了一套既充满人文关怀,又科学严谨的综合性方法来思考美洲“一批民族”的历史。书中试图揭开美洲人起源之谜,用通俗的语言描述考古学、历史学和基因组学复杂的分析过程,对美洲考古学与遗传学领域中不择手段的研究方法、种族歧视与社会偏见,敢于坦言与批评,既充满人文关怀,又科学严谨。《美洲人从哪里来》是一部优秀
的读之作。
——普林斯顿大学人类学教授 奥古斯丁·富恩特斯(Agustín Fuentes)


美洲大陆的深厚历史是人类历史中具吸引力的一部分。该领域还留有诸多空白,也带有很强的政治性。今天,科学家正利用DNA来重新讲述这段历史。遗传学家珍妮弗·拉夫天生就是讲故事的高手。她在《美洲人从哪里来》一书中,以其卓越的学识,满怀崇敬之心为我们讲述了这段传奇。
——《我们人类的基因:全人类的历史与未来》作者 亚当·卢瑟福(Adam Rutherford)


珍妮弗·拉夫知识渊博,说服力强,思维缜密。在这一令人兴奋的领域,她既能出色地把握无比复杂的科学原理,也对其中复杂的伦理问题有着深刻见解。
——《我包罗万象:微生物视野下的生命图景全纪录》作者 埃德·扬(Ed Yong)

社会历史和遗传历史水乳交融,无法分离。《美洲人从哪里来》重点强调了在殖民者手中不断演变的文化谬论。这些谬论既塑造了他们的科学,也被科学所塑造。对于想了解遗传学的大众读者而言,他们尚不清楚这门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殖民者盗窃的基础上,也不知道原住民族为科学进步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因此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籍。
——基姆·托贝尔(Kim TallBear)博士,阿尔伯塔大学原住民研究院教授,加拿大原住民、技科学和社会研究会主席

《美洲人从哪里来》既介绍了前沿科学理论,也深入浅出地解释其原理,并深刻探讨了这项工作的伦理问题。这本书生动活泼、旁征博引,美地引导读者去探索一个令人兴趣盎然的话题。
——帕特里克·怀曼(Patrick Wyman),《临界点: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震撼世界的四十年》(THE VERGE:Reformation, Renaissance, and Forty Years that Shook the World)作者,《历史潮流》(Tides of History)主持人

古基因组学领域的资深研究者珍妮弗·拉夫邀请读者参观她的实验室。在那片少有外人进入的禁区,她和同事们正在深刻改写着美洲历史。《美洲人从哪里来》是一位无所畏惧的科学家站在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为读者讲述的威故事。
——大卫·赫斯特·托马斯(David Hurst Thomas),《头骨战争:肯纳威克人、考古学和美洲原住民身份之战》(SKULL WARS:Kennewick Man, Archaeology)作者

拉夫的书精彩纷呈,为读者深入讲述了关于美洲“一批民族”引人入胜的新观点。本书还从伦理层面揭露探讨了早年考古学精英发明的错误百出的奇怪理论和疯狂想法。
——杰克·希特(Jack Hitt),《远离大道:现代人沿着朝圣之路进入西班牙》(OFF THE ROAD:A Modern-Day Walk Down the Pilgrim's Route into Spain)作者




第五章(节选)

对印第安人而言,DNA不仅仅是DNA,它是人的一部分,它是神圣的,具有深邃的宗教意义。它是人本质的一部分。
——霍皮族遗传学家弗兰克·杜克普(Frank Dukepoo)


古DNA实验室工作要大限度防止污染

电梯下到弗雷泽大楼的地下室,速度慢得令人发指。门一打开,我立刻被有古DNA实验室 备的气味熏得头昏眼花:消毒剂。我沿着昏暗的无窗走廊走到一扇不起眼的金属门前,气味变得更加浓烈。那扇门很厚,警告牌上写着:“请勿入内!仅限定人员!”我刷了一下证件,绿灯闪烁,表明我得到了授权,门锁也随之打开。我转动门把手,用力推开金属门。这时,一股带有消毒剂气味的强劲气流扑面而来,将我的头发吹起。门内铺着一张白色地垫。我小心翼翼地踩上去,将鞋子上的尘土蹭到黏糊糊的垫子上。
白色地垫上已经留下了其他人的脚印,大多数指向前方的房间,也有几个朝外。研究DNA的固定程序就是从弗雷泽大楼的地下走廊开始,直到提取并完成古DNA编目。脚印标志着这套流程开始了一步。
以前进入堪萨斯大学的这间实验室时,垫子上不会留下脚印,因为那时地垫表面实际上覆盖着一张可更换的黏性塑料薄膜,太脏了就会换掉。作为实验小组的两位首席研究人员之一,我很少去古DNA实验室。我的工作就是监督项目实施、管理学生,并寻求资金支持。
我在接受堪萨斯大学人类学系助理教授的职位之前,已经有了10多年的实验室工作经验。对我来说,今天能有机会把拨款申请放在一边,自下场把手弄脏,是难得的享受。
当然了,并不是说我的手真的会变“脏”。事实上,要从实验室的一个房间走进另一个房间,须严格遵循多道程序,甚至在你踏上电梯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你要穿上刷手服(就像你在医院看到的那种外科手术服)或类似的一次性服装。这种装束肯定会让人感到冷,实验室的温度也刻意保持得很低。
我很兴奋能再次有机会穿上刷手服,与古DNA样本打交道。鞋底的污垢全部留到黏垫上后,我脱掉鞋子,将两只小鞋套—就是你走过刚刚清洁过的湿漉漉的地毯时穿的那种—套在袜子上,然后戴上耳塞式耳机。我把音量调得比平时习惯的高,因为经验告诉我,只有这样才能压过不断从实验室过滤器里吹出来的气流声。我戴上发罩,确保完全盖住了耳朵和长发。
我们把换鞋的那个房间称为前厅,在里面储存物品,并当作过渡空间来穿戴鞋套和发罩。
我头顶上有一根小塑料管横跨在门框上。当我拉开下一道门时,塑料管里面的红色小球就会从我这一侧滚向内侧。空气立即吹进我要进去的房间,直到我身后的门牢牢关上。我们可不希望实验室吹入太多空气,所以我刚一踩上另一块黏垫(这一块要干净得多),就尽快关上了门。小球滚了回来,表明实验室内的气流已经恢复到正压状态,空气再次从里面的房间稳定地吹向走廊。这是古DNA实验室所独有的特征。大多数用于处理病原体的洁净实验室都保持负压气流,将空气吸入实验室,以防细菌或病毒流出。但我们要担心的问题恰好相反。我们希望阻止人体不断脱落的DNA进入实验室。我们从古人骨骼和古代土壤中费尽心机提取出来的DNA片段数量稀少,也很脆弱,一旦实验室外大量完整的现代人类DNA混进实验室,就会覆盖样本,令我们前功尽弃。来自人类的污染威胁时时刻刻都存在。因此,我们实验室的空气向外吹到走廊,这也是抵御污染的一道防线。
正如我所提到的,实验室里很冷,我刚进入的那间被称为“更衣室”的房间温度还要更低。保持低温是为了防止实验室内的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时出汗,这是抵御污染的第二道防线。当你伏在实验台上用吸管将微量液体从一根试管移到另一根试管时,即使是小的汗滴也会构成严重的污染风险。你自己汗液中的DNA就可能毁掉整份样本,毁掉多年的工作。
在更衣室里,我将按照规定动作更换服装,穿上“兔女郎”套装。这件衣服有点儿像成年人穿的连体睡衣,能包裹全身,戴上大兜帽后,帽檐可拉过额头。换衣之前,我还要先戴上一副手套,并尽量不用手触碰衣服,以免DNA转移到外表面。
下一步是保护古DNA不受我的面部和呼吸影响。我打开一个新的外科口罩,遮住口鼻,然后在脑后扎好,这样还能防止兜帽挡住视线。我换了副新手套盖住手和手腕,小心地把它们压在袖口上面,这样手腕上就不会有空隙了。后,我往手臂上套了一副袖套。这其实就是两边都有开口的长筒子,一端开口较大,另一端较紧。这是给手腕准备的额外防护层,以防手套脱落。
我穿戴整齐后,看起来就像个忍者。一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是从鼻梁到眼睛上方的那一小片面部区域(有些人甚至还会戴上超大号护目镜,但护目镜会因聚集在口罩中的热气起雾而影响视野,所以并不是特别要)。虽然我已经有好一阵子没有穿上“兔女郎”套装了,但其实我相当有经验,也很信任我的装备和实验能力。如果这套防护服正常发挥作用,那么我脱落的皮肤细胞就不会落在设备中或工作台上。
为了确保防护服上没有附着任何DNA,我拿起一个装满稀释消毒剂的喷壶,对着全身喷了个遍,并闭上眼睛抵抗雾气灼烧。我保持闭目,拿起一条专用毛巾擦拭胳膊、腿、躯干、手和头。然后就是耐心地等待,我一边听着来自头顶通风口的气流声,一边数秒,直到确信残余消毒剂已经飘散后才再次睁开眼睛。消毒剂的气味挥之不去,依然浓烈,如果你对消毒剂过于敏感的话,就不可能成为古DNA研究员。它在我们的工作中无处不在。消毒剂—或者更确切地说,次氯酸钠—是一种强氧化剂,也是防止污染的第三道主要防线。我们向进入实验室的有东西喷洒这种化学剂,并定期对工作台和设备消毒。极少数被允许进入实验室的访客有时会对我们锈迹斑斑的设备和漂白褪色的台面评判一番,认为它们太“破旧”,不过这正好证明我们的实验室达到了应有的清洁程度。消毒剂就是我们要穿刷手服来实验室的原因。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消毒剂经常会浸透“兔女郎”套装,毁掉了我很多衣服。在实验室的那些日子里,我还知道即使离开实验室,消毒剂的气味仍旧时时刻刻萦绕在自己身边,成了摆脱不掉的“香水”。
彻底消毒后,我就能睁眼看了,然后我打开了更衣室角落里的一个大金属柜。里面摞着一排排很深的抽屉,上面贴着诸如“阿留申群岛”“马鹿计划”“卡纳拉多土壤”等标签。每只抽屉都代表了一段历史,里面收藏着数以百计的样本:骨头、牙齿或从考古发掘现场获取的土壤。
获取这些样本都征得了先民的后代及利害关系人的同意,它们有可能揭开美洲人类起源之谜。为了在实验室开展一天的工作,我们要执行繁复的准备程序,但我常想,我们所付出的努力远不止正确穿戴,保证清洁程度达到可以打开抽屉那么简单。
进入房间前脱鞋,准备特殊的衣物,给自己喷洒消毒剂,闭上眼睛,这一整套进入实验室前的流程让我产生了一种仪式化的心态。
这是至关紧要的。抽屉里的人类遗骸不仅仅是科学研究的对象,还有着更为重大的意义。它们代表了一种赎罪,意味着我们要为过去犯下的罪错和不择手段的研究方法承担责任,要为先入为主的种族和社会偏见承担责任,这些偏见导致大量文化消亡,歧视盛行。我们已做出承诺,要心怀敬意和正念对待这些小小的骨头和牙齿碎片。他们是部落成员无比珍视的祖先,死后理应受到尊敬,而不是原住民托付给我们的“标本”。实验室保存的遗骸是我们与原住民族达成协议的成果。他们之所以允许我们利用遗骸开展基因测序工作,是为了扭转人类学和遗传学的研究风向,向刚刚加入这项工作的科学家和将来要培养的人才灌输科研伦理,使之更加重视人类尊严。
我拉开一个标有某个北美部落名称的抽屉2,从参与这个项目所油然而生的惊叹转为对工作的专注。抽屉里整齐地放着一排排塑料袋,每个袋子上都标有一串字母和数字。我挑出其中一个袋子,对表面进行消毒,准备把它从更衣室拿到DNA提取室。整个实验室的设计目标就是大限度保持干净,因此,每次你进入下一个房间,也就意味着走进压力更大的空间,而且你接触到的每一个物体都要消毒,这一点至关重要。我再次跨过门槛,观察作为压力显示器的小红球的位置,确认实验室准备就绪。
......
中信出版社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信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坚持“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的出版理念,以高端优质的内容服务,多样化的内容展现形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阅读与视听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知识与文化需求。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官微推荐】美洲人从哪里来 : 破解美洲人类起源之谜的科学冒险 限时4件85折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