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牛津急症医学手册》有感
作为年轻医生,在完成了为期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进入心仪的专科成为一名专科医生,似乎是必由之路。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凸显,社区医疗服务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住院患者罹患多种基础疾病,原发疾病也更为疑难复杂。这一现实不可避免地给以专科医生为主导的诊疗模式带来了挑战。
对于其负责的专科疾病,专科医生往往具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和较为丰富的诊疗经验;但是,对于专科以外的其他基础疾病却知之甚少。此外,患者一旦入住与其原发疾病不符的专科病房,主治医生更加难以做出正确的医疗决策。此时,必须依靠其他专科医生甚至多个专科医生的会诊,不仅严重降低医疗工作效率,甚至可能影响患者预后。
为解决上述矛盾,急症医学(acute medicine)在英国应运而生。因急症住院的内科患者最初在急症病房(acute medical units)接受急症医学医生的诊治。如果48~72小时后仍不能出院,则转由相应的专科医生负责患者的后续诊疗。作为普通内科学的亚专科,急症医学的医生需要接受为期4年的培训,而且应当掌握一门专科技能(如心脏超声、内镜等)。
我国尚没有与急症医学对应的临床医学专科。那么,翻译这部《牛津急症医学手册》的意义何在?当然,读者可以在王吉耀老师的主译前言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读了这部译著后,我的感悟如下:对于住院医生而言,这是对内科常见急症进行的系统梳理;对于专科医生而言,则是重拾内科常见急症及其处理要点的便捷方式。然而,这部手册中所反映的患者需求,以及现行的专科医生主导诊疗模式所带来的问题,更值得医院的管理者们、临床医学发展方向的引领者和医疗体系的设计者们深思,究竟什么才是以患者为中心 (patient-centered) 的医疗模式?
—— 杜 斌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
内科ICU主任医师、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