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书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信书店 微信认证
美好的思想和生活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中国人的茶事 戴明华 著 文化

72.00
运费: ¥ 5.00-15.00
中国人的茶事 戴明华 著 文化 商品图0
中国人的茶事 戴明华 著 文化 商品图1
中国人的茶事 戴明华 著 文化 商品图2
中国人的茶事 戴明华 著 文化 商品图3
中国人的茶事 戴明华 著 文化 商品图4
中国人的茶事 戴明华 著 文化 商品缩略图0 中国人的茶事 戴明华 著 文化 商品缩略图1 中国人的茶事 戴明华 著 文化 商品缩略图2 中国人的茶事 戴明华 著 文化 商品缩略图3 中国人的茶事 戴明华 著 文化 商品缩略图4

商品详情


书名: 中国人的茶事

定价: 96

ISBN: 9787556130696

作者: 戴明华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7

装帧: 精装

开本: 32



一杯茶,倒映着一个时期的风貌,折射出一代人的精神底色。中国茶的历史,是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史。从对茶的制作、品饮方式的不断探索,到对茶的香气、口感的细腻追求,再到茶器、茶空间的精心设计,无不体现着古人的审美情趣与生活艺术。
这是一本视觉上赏心悦目的中国茶史,也是一堂有趣生动的茶文化通识课。作者依托丰富的茶书典籍、人物故事、古典诗词、传世茶画,从先秦至清代,捕捉中国茶的高光时刻,详述历朝制茶、饮茶、品茶的变迁,深入领略唐代茶的蔚然成风、宋时茶的精工细作、明代茶的返璞归真……我们从中不仅看懂了中国人饮茶的智慧,更是体验了时代兴衰之下有名或无名之人的悲喜日常。

一章 唐之前
散落在历史中的吉光片羽
第二章 唐代
茶之初相
茶圣陆羽“胜”在何处?
大唐皇帝一杯茶的背后是什么?
一首茶诗入仙班
唐茶的疆域
素手啜新茶,高光下的女主角
第三章 宋代
精工细作宋时茶
《大观茶论》里的“盛世清尚”
宋茶的流行与典
清晨挂朝衣,盥手署新茗
宋朝嗜茶天团
宋茶的“烟火气”
佛国吃茶去
第四章 辽金元
辽金贵族饮茶记
被“隐匿”的元代茶
第五章 明代
明代茶的返璞归真
茶寮,明代文人的“蓬莱山”
茶学的“黄金时代”
朱权的茶道精神不止一个“清”字
水,茶之母
吴门茶事
第六章 清代
清代茶,大众茶,世界茶
康雍乾,清宫茶器的“盛世”
乾隆重华宫茶宴与三清茶
京城的茶馆里藏着一个帝国的余晖
海外篇
日本茶汤里的秘密
华茶下南洋
中国茶的“西行漫记”
参考文献
后记

戴明华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硕士,“博物馆有得聊”品牌创始人,文化学者及推广者。
曾经是广告人、策展人和媒体人,一直以来在茶文化、古琴、书法等不同领域持续学习和思考。尝试在传统文化中寻找乐趣,汲取养分,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从而构建传统与当下的连接,打开欣赏和学习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新思路。目前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创立了“博物馆有得聊”文化平台,致力于服务和引导大众以博物馆为媒介在历史、艺术及人文领域终身学习和成长。

茶之初相
唐太宗李世民是书圣王羲之的“头号粉丝”,他寻访天下王羲之的真迹,为不能亲眼得见王羲之著名的作品《兰亭集序》而遗憾。他听说《兰亭集序》藏在绍兴的永欣寺,便派人去寻找,然而永欣寺的住持辩才坚持说自己不知情。一日,永欣寺来了一位落魄书生,辩才见此人谈吐不俗,就留他喝茶讲禅,一来二去,两人互为知己,放下防范的辩才拿出自己珍藏的《兰亭集序》给好友看,书生确认是王羲之真迹,就亮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和一道圣旨。原来这位书生名叫萧翼,有着不一般的身世背景。他是南朝梁元帝的曾孙,唐贞观年间任谏议大夫、监察御史,他来永欣寺的目的只有一个:为唐太宗拿到《兰亭集序》。这个故事被唐代宫廷画家阎立本画了下来,随之定格在画面里的还有在辩才与萧翼身后的两名备茶侍从。他们为主客二人煎茶的一幕让这幅《萧翼赚兰亭图》成为早展现唐代饮茶现场的图像,为我们今天研究初唐饮茶之风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传为阎立本所绘的《萧翼赚兰亭图》有多个不同的版本存世,今天考证均为后世画家的摹本。虽然描绘的都是辩才与萧翼会面的场景,但仔细看细节还是有些许差别。我们以分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两幅宋摹《萧翼赚兰亭图》为例,看看其中备茶部分都画了哪些茶具。两幅图都绘制了一个长方形的竹编的“小矮床”,它在唐朝叫“具列”或者“茶床”,功能是摆放和陈列茶具。两幅图中茶床上摆放的茶具不太一样,辽宁省博物馆藏本的茶床上有一副带茶托的茶盏,还有一个圆形的器具,像是盖子。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中,茶床上则是一个茶碾,一个荷叶形的盖子,还有一副带茶托的茶盏。两幅画中侍从面前都画有风炉,三足,古鼎的形状。风炉上煮水的器物叫铫子,看起来颇似今天熬中药的砂锅。风炉和铫子,都是唐代煎茶时经常使用的器物。
初唐时期制茶方法相对简单,茶的种类也远不如今天丰富,只有属于不发酵茶类的粗茶、散茶、末茶和饼茶。日常饮用时,还沿用早期煮茶的方法,先对茶叶进行简单的处理,比如切碎、熬煮、烘烤、捣碎,再用沸水冲泡。有的还会加上葱、姜、枣、橘皮等调味,然后“煮之百沸”再饮用。前者和现在常见的煮茶方法类似,后一种在我国西南、西北地区以及中亚、西亚的一些国家常见。
陆羽把用这两种方法调制的茶汤视为沟渠中的废水,他提出了更好的品饮方式。先要用竹夹夹起饼茶放在火上炙烤干燥,等饼茶冷却后,把它放在茶碾中碾成粉末。接着用罗,也就是筛子过筛,把筛下的茶末盛在盒子里,这是备茶阶段。煮茶的时候则先把水注入茶鍑内,再把茶鍑放在风炉上将水煮沸。当水出现“鱼目”一样的气泡时,要撒入适当分量的盐来调味。当气泡像泉涌一般时,取出一瓢放在一旁,同时还要用竹夹在茶鍑里搅动,等到合适的时机倒入事先量好的茶末。等待片刻,到第三次沸腾时,把之前取出的一瓢水重新倒入沸水中止沸,育出沫饽,这时茶才算煮好了,可将茶分倒在茶碗中品饮。陆羽的品饮方式在《茶经》问世之后迅速得到了文人的追捧,并成为主流的方式。诗人元稹、皎然、白居易、陆龟蒙、皮日休等都是这种方式的践行者,有诗文为证:
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皎然《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
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沫下曲尘香,花浮鱼眼沸。(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
陆羽之后,茶文化大兴,到了晚唐,饮茶法有新变的萌芽。唐冯贽《云仙杂记》中的《记事珠》有记载:“建人谓斗茶为茗战。”从唐代煎茶到斗茶,对饮茶的器具和茶饼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唐哀帝更是要求福建停止进贡橄榄而改贡“蜡面茶”。五代徐寅《尚书惠蜡面茶》:“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异,晚铛宜煮北山泉。”为当时的蜡面茶做了诗意的描述。当然,唐中期的主流煎茶法也是要碾碎茶叶的,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萧翼赚兰亭图》中有“茶碾”,陆羽《茶经•四之器》中也有“罗合”(筛子和一只底盘的组合),但如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所说“末之上者,其屑如细米”,末不是粉,过细则浮在水表面不容易下沉。然而1987 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套完整茶具中有一件“鎏金飞天仙鹤纹银茶罗子”,茶罗上残存着细密的纱罗,可以看出其对茶末的品质要求趋向于“粉”而不是如细米的“末”。可见,流行于宋的点茶法,有可能从晚唐就已开始萌芽了……
中信书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信书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美好的思想和生活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中国人的茶事 戴明华 著 文化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citicbooks-wx
中信书店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