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 听李镇西老师讲课
作者: 李镇西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1
定价:29.80元
ISBN: 9787561744642
李镇西老师17个经典课例,每个课例包括课堂实录与反思等部分。第一人称的写法,将课堂发生的一切有意义的场景、对话、课堂智慧、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等一一娓娓道来,可谓是原汁原味的课堂,读者如身临其境,当能得到最多的信息,从而引发深入的思考。本书为全新封面的第二版,裨补之前的缺漏,部分篇目进行重新反思,理念有所更新。著名教育家钱梦龙,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作序。
李镇西,1958年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1982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成都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担任班主任兼语文教师。2003年6月于苏州大学获教育哲学博士学位。曾短暂担任成都市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著有《爱心与教育》、《做最好的老师》等三十余部著作。
第二版序教育人生:不断地“修订”与“再版”
序一/钱梦龙
序二/程红兵
自序 细思碎想
1 为什么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教学实录与反思
2 “您喜爱的座右铭?怀疑一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录与反思
3 走进朱自清的世界——《荷塘月色》教学实录与反思
4 用感情融汇感情,让思想碰撞思想——《冬天》教学实录与反思
5 欣赏与质疑——《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实录与反思
6 “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与反思
7 和学生一起沉醉——《再别康桥》教学实录与反思
8 温馨的记忆——一次作文评讲的教学实录与反思
9 热血在燃烧——《赞美》教学实录与反思
10 叩问爱情——《致女儿的信》教学实录与反思
11 “礼教”何以“杀人”——《祝福》教学实录与反思
12 “生活在恐惧中”——《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实录与反思
13 迎面吹来凉爽的风——《边城》教学实录与反思
14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荷花淀》教学实录与反思
15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教学实录与反思
16 和学生一起平等地研读——《山中访友》教学实录与反思
17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一碗清汤荞麦面》教学实录与反思
附一 听李镇西老师讲课有感/魏智渊
附二 真正的“教书匠”/陈启艳
附三 寓爱于教,大道自然/孙玉生
序一
钱梦龙
李镇西老师嘱我为他的这本集子写序,本以为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加以与镇西非比寻常
的友谊,便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但读完了他的全部教学实录,要动笔时,却犯了难:镇西的
课是没法按一般的“评课标准”分析评价的!它们上得太随意,有太多的“不期而遇”和“
无法预约的精彩”;只觉得处处可圈可点,却又不知圈点哪一处才好。它们完全不像通常看
到的“好课”那样,显示着设计的匠心,看得出刻意的雕琢。它们就像一道山间的泉水,从
高处一路自由自在地流泻下来,曲曲折折,琮琮琤琤,随物赋形,无羁无碍。这样的课,实在说不上什么“法”、什么“式”,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然,是“此中有真
意,欲辩已忘言”的潇洒。这大概就是《老子》所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境界——至少是镇西正在追求的一种空灵的境界吧?
据说,在一些语文老师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听课要听李镇西。”我没有听过镇西的
课,这是一大憾事;但是从这些教学实录中,我仍然不难感受到镇西在课堂上那份挥洒自如的从容,那些灵光一闪的机智和幽默。听这样的课,确实是一种艺术享受。 我想,很多语文教师都把能够听到镇西的课视为幸事,不是没有原因的。但是我又想,如果听课的老师只想到镇西的课上去“讨”一点技巧,“搬”一些招式,恐怕会无功而返的。镇西的课,似乎很容易学,你看他每教一篇课文,无非是这样几大步:(1)学习字词;(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3)学生质疑、讨论、解疑;(4)老师谈自己的体会,与学生共享。这种再简单、再朴素不过的“流程”,几乎在镇西执教每一篇课文的过程中重演着,任何一位听课的老师都不难“学到手”。但镇西的课堂教学艺术又是最难学的,难就难在它不加雕琢的朴素,这使一切形式上的模仿都归于徒劳。镇西的同事魏智渊老师说过一件事:有位语文教师一心想学李镇西上课,却屡试屡败,过度的焦虑使他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竟至于发了疯。这个令人感慨的实例,正好提供了“学李镇西难”的佐证。
这样说来,李镇西的教学艺术就是无法学习、不能推广的了吗?
假若这样想,那就大谬不然了。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正如任何门类的艺术一样,在艺术现象背后总蕴涵着某种对艺术家的创作起支配作用的艺术法则,即使是最怪诞的西方现代绘画,也不能不受色彩和体积感两大因素对立统一法则的支配。我们听镇西上课,若能透过其异彩纷呈的教学艺术表象,追寻其教学思路的轨迹,就不难发现他的教学异彩纷呈的根本原因。这根本原因,就是规律,就是对镇西的教学艺术起支配作用的基本法则。
学李镇西,就要学习他的根本,学习支配他的教学行为的思想、理念、教育价值观,而
不是徒袭皮毛、仅求形似的仿效或移植。白石老人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这话同
样适用于学习李镇西的教学艺术。
任何一本关于教学论的书都告诉我们:成功的教学必定是目中有“人”的教学。镇西的过人之处,也就是最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就在于此:“人”不仅在他的“目”中,而且进入了他的“心”里;不仅进入了他的“心”里,而且占据着“中心”的位置。 他的教学中的所谓“随意”,不是那种随心所欲的放任,而是对一切束缚学生个性、漠视学生权利、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规范”的藐视和反叛。他是“很功利”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了学生发展的“利益”。在他心灵的那杆秤上,无论怎样“高深”的理论、无论怎样“必要”的规范,都必须服从、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利益”;如果这些理论、规范对学生的发展不利,它们便是无足轻重的伪理论、应该推倒的死规矩。在学生发展的“利益”普遍被漠视、被剥夺的今天,镇西的教学中那些“出格”的行为,就显得格外可贵,也给予了我们更多的启示。
且看镇西怎样教《祝福》:原定3课时结束,可是学生的精彩发言此起彼伏,直到第三课时快下课时,镇西还没有捞到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怎么办?是坚持自己的课时计划及时“刹车”,还是坚决维护学生的话语权?镇西选择了后者。为此他不得不临时改变课时计划,将3课时延长为4课时。这在严格遵守教学规范的教师看来,无疑是一处明显的“败笔”。但镇西是怎样想的呢?他说:“尊重学生,这不是一句空话。当学生的思想正在熊熊燃烧时,教师不能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扑灭学生的思想火焰。”
这就是李镇西!
第四堂课的处理更是出人意料:你听他侃侃而谈,从旧礼教杀人,谈到今天新礼教对人的思想的扼杀,整整一节课,除了少量的师生问答,基本上是他的“一言堂”。如果请某些专家评课,这样的课就恐怕不仅是“败笔”,简直是教学的“致命伤”。有的地区评选“优质课”,不是硬性规定凡是教师的“讲”超过15分钟就“一票否决”吗?一贯尊重学生自主权的镇西为什么敢如此大胆,公然挑战语文教师普遍遵奉的金科玉律?镇西的回答是:“怎样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考,怎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感情,怎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怎样有利于学生走进作品,走近作者,走进鲁镇,进而联想到今天的时代,甚至联想到自己,我就怎样上。”一言以蔽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利益!
这就是我所认识的李镇西。
一个心里真正装着学生的李镇西。
一个有信念、有追求、有胆有识的李镇西。
谓予不信,有他的全部教学实录为证。
是为序。
2005年8月24日于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微信公众号认证)
- 本店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官方直营旗舰店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