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这本小册子所属的这套丛书是一套哲学家导读,这一册新出的是谢林导读。用哲学的“行话”说,这套丛书是为了阐发应当去研习这些哲学家的理由。这些理由也会让读者相信,研读诸如谢林这样一位哲学家是有收获的。但这些理由并不是为了去“说服”读者强行接受。毕竟或许对有的人来说,这些理由都不真切,而对有的人来说,这些理由对他进行哲思的自由来说不可或缺。所以只有在人要求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共同思考者时,我们提供的这些理由才会让人信服。谁要想进行哲学思考,谁就是在与那些自由的灵魂打交道——据我所知,谢林似乎是唯一一个说过这话的人——而所谓自由的灵魂,就是有勇气“运用他们自己的理智的人”。
自由地去思想无益是哲学最原本且必不可少的前提。而另一个前提则是了解哲学的历史,比如谢林就精通哲学两千年来的历史。在他之前,有着一大批思想家,他们都为谢林准备好了论题和难题。在他20岁结束大学学业那年——比一般人早3年——他就已经在哲学史上找准了自己三个主要的致思方向,并且终身钻研它们:柏拉图,斯宾诺莎和康德。其中首先要提的就是康德,谢林终身都在与康德思想进行着紧张的理解与争辩,确切说:谢林接受了康德思想,也一直在从这种承认出发批判康德,并试图比康德走得更远。在这一点上,谢林与他同时代的另外两位大师,费希特和黑格尔并无不同。他们都把康德哲学理解为一个全新开端,并都与康德哲学深有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