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川雅之系列 椅子与身体+设计与死+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依存与自立 黑川雅之 著 中信出版社 正版
运费: | ¥ 0.00-15.00 |
库存: | 57 件 |
商品详情
日本产品设计先驱、“东京达·芬奇”黑川雅之对于椅子与人体机理的设计思考,
他从椅子这一看似平凡设计的本质切入,深度探讨日式美学中所蕴藏的哲学。
书名:黑川雅之系列(套装4册)
定价:180元
作者:黑川雅之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椅子与身体》
★《椅子与身体》探究的是椅子这一设计与人体机理的联系,从而引发的对于日式美学的深层次解析,同时带领读者进入日本设计的哲学世界。
★由椅子与人体机理所引发的对于日式美学的思考,也是对于设计哲学的深度探讨:椅子具有很强的两面性,和人类一样,只有了解了椅子的设计精髓,才能更好地了解人类本身。
★黑川雅之的设计思想深刻影响了隈研吾、原研哉、深泽直人等名设计师,是日本建筑和工业设计新时代的代表性人物,被世人赞誉为“东方达·芬奇”。黑川雅之的设计作品蕴含了东西方审美,杂糅高贵、欲望和死亡,以及深邃的禅味,令人再三回味。
★溯源椅子这一看似平常的设计的本质,椅子这一设计到底有怎样的特别之处?椅子的设计与人体有怎样密不可分的联系?椅子的设计又是怎样体现日式设计的精髓?《椅子与身体》由表及里,将这些问题娓娓道来。
《设计与死》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
《依存与自立:日本建筑的自然之心》
《椅子与身体》
黑川系列的《日本八个审美意识》,雅信第二版销量为28000册。
《椅子与身体》为日本建筑名家兼设计师黑川雅之设计系列图书的第四本,是关于椅子的设计哲学书。椅子可看作很小的设计空间,本书是由人体机理与椅子设计而引发的对于日式美学的深层次探讨,更进一步带领读者进入哲学的世界。很多建筑师在人生中都会设计一把椅子,究其原因,是因为椅子能够体现建筑师的哲学。为什么人要坐在椅子上?黑川雅之认为,椅子不仅仅是为了休息而坐的存在,人类是为了创造而坐在椅子上的。人类是什么?人体又是什么?在本书中,黑川雅之指出,只有了解了人本身,才会更好地了解椅子的构造。而反过来悟透了椅子的设计,才能更深刻地了解人类本身。椅子是一件物品,也如同一个空间,它具有很强的两面性,和人类一样。通过这本书对于椅子设计的诠释,了解人类本身,追溯文化设计的源头,领悟日式美学的理念与其中蕴含的哲学。
《设计与死》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
《依存与自立:日本建筑的自然之心》
《椅子与身体》
1、不安定的人类
2、人类的三大姿势
3、可以让人自如活动肌肉的椅子
4、双重构造的人类身体
5、为创作而生的椅子
6、椅子的三大要素
7、以颈椎和腰椎为支撑
8、憩息之处
9、椅子是家具的原点
10、椅子的原风景
11、和椅子游戏
12、椅子与服装相似
13、椅子的神话
14、讨厌地面的椅子
15、日本的建筑就是大型家具
16、禁欲的椅子
17、行走的椅座和卧倒的平坐
18、椅子是房间的主角
19、行、住、坐、器、卧
20、概念上的椅子
21、我的椅子
《设计与死》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
《依存与自立:日本建筑的自然之心》
黑川雅之(MasayukiKurokawa)1937年生于日本名古屋,先后毕业于名古屋工业大学建筑系及早稻田大学。1967年在他获得早稻田大学建筑工学博士学位的同时,成立了黑川雅之建筑设计事务所。之后,为了鼓励更多的年轻力量加入设计师的行业,黑川先生在2001年创建了Designtope网站,并以创意、文化、产业和信息互动为目的,而先后创建了D-Studio(工作室)、Competition(竞赛)、D-Gallery(展示厅)和D-Library(资料库)四个辅助网站。在2007年,黑川先生又成立了K株式会社。黑川雅之先生的创作横跨建筑、室内、家具以及产品设计,是日本少见跨领域的设计大师。他多样且杰出的作品为他获取了多项殊荣,其中包括每日设计奖、日本室内设计师协会年度大奖、GoodDesign金奖并于1996年获得德国*重要奖项-“DESIGN-INNOVATIONEN”大奖,以表彰他在世界建筑和工业设计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他的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更被纽约当代艺术馆(MOMA)、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永久收藏。
《椅子与身体》
很难定义椅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椅子与浩瀚的历史相关,在现在社会中的意义也在逐渐发生变化。鉴于日本拥有与欧洲截然不同的文化,我甚至在猜想,也许在古代日本根本就不存在椅子这种东西。椅子之所以在欧洲产生并拥有意义,是因为人们必须踩在不干净的地面上,而生活要求行动灵活方便,且可以及时起身工作。为何床铺上有华盖……为何会变得那么具有装饰性,有必要就跟椅子相关的各种现象进行思考……
为了尽可能简单地概括椅子究竟为何物,重要的是回到原点,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和感知这个世界,然后探索椅子的特性。我希望能找到一句话,来概括对于人类来说椅子的本质含义究竟在于何处。
我想到的这一句是——“憩息之处”。这个启示源自于松山岩先生的某本书,我是在他的这本著作中发现“憩息之处”这一表达的。可以说,这个表达是恰如其分的。当我发现这个表达时,记得他描述的是城市,而我却将其作为建筑上的定义来理解的。如果有人问我家为何物,我会回答他,是“憩息之处”。我想,应该有成千上万人赞同这个说法。这一表达还让我想起这样一幕——夜幕降临,一个在荒野中行走的旅人必须寻找到夜里的落脚之处,这时,他看见了一棵树。这棵树为他制造了一处荫凉。下雨时,雨水也只是稀稀拉拉地漏下几滴。就这样,那棵树的繁茂枝叶为他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空间。于是,这位旅人索性在这里住了下来。我想,这也许正是建筑的原点。
自那之后,我就在想,也许一根貌不惊人的柱子也能被称为建筑。围绕着一根柱子所形成的空间给人的感觉,无非就是“憩息之处”。于是,在我心里,椅子也成了一种“憩息之处”。让我们来想象,自己正经过一间空无一物的屋子吧。如果什么都没有,在短暂停留之时,一定无法感到轻松。但只要有一把椅子,屋子里就会开始弥漫着适宜憩息的感觉。而椅子,就是“憩息之处”。
正如疲惫不堪的旅人所需的那块石头或树桩吧。他们坐在这里,脑海中勾勒着接下来的行程,就跟故事中那个供人歇脚的大树一样。
在我看来,家和椅子都是憩息之处。椅子属于家具,不像房子那样会覆盖出一个空间,但在由某物制造出某空间这一点上,和一根柱子是异曲同工的。椅子就是人生之家。我所设计的,就是这种既是家又是基地的椅子。这些椅子是人生中的重要场所,在这里,人们体味着创造与快乐。
这其中含有一个重要的“空间的思想”。椅子既是空间又是事物,这个话题我们之后再讲,但柱子和椅子既然都是“憩息之处”,那么就等于是“空间”。无论是柱子还是树桩,其四周都会形成一个空间,人们进入这个空间,而后得到憩息。
事实上,在欧洲,人们把空间定义为被分隔的、被遮蔽的、被围起来的范围。基督教教堂内部的广阔空间,都是由石头构造出来的。在西洋绘画中,油画布上形成了一个被围起来的世界。与之相对,东方思想中,则通常先有人、物或被意识到的细微事物,然后以其为中心,自然而然形成空间。在我看来,出云大社的设计就完全符合东方思想,设计者先把神圣的概念定为核心的一点,然后神圣的空间围绕着这一点延伸开来。设计者还在建筑周围设计了回廊,象征着结界。再往外,就逐渐靠近世俗世界。东方绘画也是一样,正如俵屋宗达《风神雷神图》所展示的,虽然画的是风神和雷神,但主体四周的空间也使用金箔留出了留白。在这世间,没有空间是被围绕而形成的,真正形成空间的,只有意象的延伸。
这就是树木或树桩形成的空间所要表达的。
椅子即为建筑,这个表达也在此处有其出发点。如果有多把椅子,这些椅子就创造出来了一个空间。绘画中把这些空间叫作“留白”。
所谓憩息之处,并非一定是一个被围绕起来的空间,有时,一根柱子足矣。
《设计与死》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
《依存与自立:日本建筑的自然之心》
-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坚持“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的出版理念,以高端优质的内容服务,多样化的内容展现形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阅读与视听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知识与文化需求。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