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书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信书店 微信认证
美好的思想和生活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韩炳哲作品系列(套装共9册 ) 韩炳哲 著 暴力拓扑学 透明社会 美的救赎 哲学智慧 中信出版

222.60
运费: ¥ 5.00-15.00
韩炳哲作品系列(套装共9册 ) 韩炳哲 著 暴力拓扑学 透明社会 美的救赎 哲学智慧 中信出版 商品图0
韩炳哲作品系列(套装共9册 ) 韩炳哲 著 暴力拓扑学 透明社会 美的救赎 哲学智慧 中信出版 商品图1
韩炳哲作品系列(套装共9册 ) 韩炳哲 著 暴力拓扑学 透明社会 美的救赎 哲学智慧 中信出版 商品缩略图0 韩炳哲作品系列(套装共9册 ) 韩炳哲 著 暴力拓扑学 透明社会 美的救赎 哲学智慧 中信出版 商品缩略图1

商品详情

书名: 韩炳哲作品系列套装共9册

定价: 318.0

ISBN: 9787521704693T1

作者: 韩炳哲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装帧: 精装

开本: 32


《精神政治学(韩炳哲作品01)》
同类书:《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等。

1、韩炳哲被誉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在学院化的哲学研究之外,他开辟了哲学写作的新道路,回归了哲学直接观照现实、批判现实的伟大传统。
2、包括阿兰·巴迪欧在内的诸多专家学者对韩炳哲做出了回应和评价,巴迪欧亲为其《爱欲之死》一书作序。
阅读韩炳哲的作品,无论如何也是最具才思智慧的享受。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韩炳哲揭示出,在大数据时代,批判理论将且必将重整旗鼓。
——威尔·戴维斯(Will Davies)韩炳哲属于这一类哲学家,在他们之前,没有人寻求改变世界之道,甚至没有人充分意识到这种改变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内部参考》(Inside Higher Ed)3、作者在欧美已产生较大影响,作品被译成近20种文字出版。可见批判理论在大数据时代将会重整旗鼓,批判性思维也是每个现代人所需。
4、哲学小品式的文字风格,长于思辨,而又胜在言传,使韩炳哲的作品轻快、明晰,可读性强。诸位中译者的精敏才思也为中文版增色颇多。
5、该系列图书共9种,包括了作者最主要和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对数字媒体时代的全面关注和思索。书目包括:精神政治学Psychopolitik爱欲的困扰Agonie des Eros在蜂群中Im Schwarm他者的消逝Die Austreibung des Anderen疲怠社会Müdigkeitsgesellschaft论娱乐Gute Unterhaltung暴力拓扑学 Topologie der Gewalt 透明社会Transparenzgesellschaft美的拯救Die Errettung des Sch?nen

《他者的消失(韩炳哲作品04)》
(1)在没有他者(朋友、爱欲,甚至是地狱)的世界里,彻底自恋的自我只会身陷沮丧,迷失方向,无意义感,最终导致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本书深入揭示了“同质化的恐惧”——所有人、事同化到丧失了边界;作者对同质化的分析和批判,依旧是在数字信息时代大背景下展开,并努力从传统和经典中发掘自我与他者“共在”的空间。
(2)韩炳哲被誉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西班牙《国家报》)。他回归哲学的人文传统和批判传统,在学院化的哲学研究之外,独辟哲学写作新境界,在数字媒体时代照察社会情况和人类心灵,被誉为“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杨小刚)“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思郁)。
(3)兼具韩国人的浪漫气质和德国哲学传统的理性批判精神。韩炳哲对当代社会的洞察深刻,剖判犀利,而其内在的精神诉求却是宁静沉思的、美学意义的生命存在,具有“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夏可君)。
(4)哲学小品式的文字风格,长于思辨,而又胜在言传。韩炳哲的作品简洁、明快,“充满灵性,锋芒毕现”(贾克防)。诸位中译者的认真细致和精敏才思也为中文版增色颇多。
(5)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为其《爱欲之死》作序。韩炳哲在欧美已产生较大影响,作品被译成近20种文字,包括巴迪欧在内的诸多学者对韩炳哲做出了回应和评赞。
(6)韩炳哲作品系列图书共9种,包括了作者主要和有代表性的作品,计划于2019年7月份出齐。
(7)在国内学界迅速觅得知音。来自哲学界、艺术界、文学界、传播学界、IT界的诸位大咖分别对韩炳哲及其作品做出了积极回应和高度评价。
(8)已出作品《在群中》在豆瓣的关注人数超过500,《精神政治学》数次被豆瓣读者评为年度最佳。

《在群中: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学(韩炳哲作品03)》
同类书:《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等。

1、韩炳哲被誉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在学院化的哲学研究之外,他开辟了哲学写作的新道路,回归了哲学直接观照现实、批判现实的伟大传统。
2、包括阿兰·巴迪欧在内的诸多专家学者对韩炳哲做出了回应和评价,巴迪欧亲为其《爱欲之死》一书作序。
阅读韩炳哲的作品,无论如何也是最具才思智慧的享受。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韩炳哲揭示出,在大数据时代,批判理论将且必将重整旗鼓。
——威尔·戴维斯(Will Davies)韩炳哲属于这一类哲学家,在他们之前,没有人寻求改变世界之道,甚至没有人充分意识到这种改变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内部参考》(Inside Higher Ed)3、作者在欧美已产生较大影响,作品被译成近20种文字出版。可见批判理论在大数据时代将会重整旗鼓,批判性思维也是每个现代人所需。
4、哲学小品式的文字风格,长于思辨,而又胜在言传,使韩炳哲的作品轻快、明晰,可读性强。诸位中译者的精敏才思也为中文版增色颇多。
5、该系列图书共9种,包括了作者最主要和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对数字媒体时代的全面关注和思索。书目包括:精神政治学Psychopolitik爱欲的困扰Agonie des Eros在蜂群中Im Schwarm他者的消逝Die Austreibung des Anderen疲怠社会Müdigkeitsgesellschaft论娱乐Gute Unterhaltung暴力拓扑学 Topologie der Gewalt 透明社会Transparenzgesellschaft美的拯救Die Errettung des Sch?nen

《爱欲之死(韩炳哲作品02)》
同类书:《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等。

1、韩炳哲被誉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在学院化的哲学研究之外,他开辟了哲学写作的新道路,回归了哲学直接观照现实、批判现实的伟大传统。
2、包括阿兰·巴迪欧在内的诸多专家学者对韩炳哲做出了回应和评价,巴迪欧亲为其《爱欲之死》一书作序。
阅读韩炳哲的作品,无论如何也是最具才思智慧的享受。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韩炳哲揭示出,在大数据时代,批判理论将且必将重整旗鼓。
——威尔·戴维斯(Will Davies)韩炳哲属于这一类哲学家,在他们之前,没有人寻求改变世界之道,甚至没有人充分意识到这种改变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内部参考》(Inside Higher Ed)3、作者在欧美已产生较大影响,作品被译成近20种文字出版。可见批判理论在大数据时代将会重整旗鼓,批判性思维也是每个现代人所需。
4、哲学小品式的文字风格,长于思辨,而又胜在言传,使韩炳哲的作品轻快、明晰,可读性强。诸位中译者的精敏才思也为中文版增色颇多。
5、该系列图书共9种,包括了作者最主要和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对数字媒体时代的全面关注和思索。书目包括:精神政治学Psychopolitik爱欲的困扰Agonie des Eros在蜂群中Im Schwarm他者的消逝Die Austreibung des Anderen疲怠社会Müdigkeitsgesellschaft论娱乐Gute Unterhaltung暴力拓扑学 Topologie der Gewalt 透明社会Transparenzgesellschaft美的拯救Die Errettung des Sch?nen

《娱乐何为(韩炳哲作品06)》
(1)娱乐充满当今世界每个角落,从手游到电视节目,这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交流方式。该怎么来理解这个现象?西方历史、文化中的受难精神转向娱乐精神又是如何发生的?韩炳哲分析了不同的娱乐形式,音乐,电影,俳句,绘画,媒介,文学,并讨论了康德、尼采、海德格尔、阿多诺和劳森博格等人的相关理论。
(2)韩炳哲被誉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西班牙《国家报》)。他回归哲学的人文传统和批判传统,在学院化的哲学研究之外,独辟哲学写作新境界,在数字媒体时代照察社会情况和人类心灵,被誉为“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杨小刚)“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思郁)。
(3)兼具韩国人的浪漫气质和德国哲学传统的理性批判精神。韩炳哲对当代社会的洞察深刻,剖判犀利,而其内在的精神诉求却是宁静沉思的、美学意义的生命存在,具有“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夏可君)。
(4)哲学小品式的文字风格,长于思辨,而又胜在言传。韩炳哲的作品简洁、明快,“充满灵性,锋芒毕现”(贾克防)。诸位中译者的认真细致和精敏才思也为中文版增色颇多。
(5)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为其《爱欲之死》作序。韩炳哲在欧美已产生较大影响,作品被译成近20种文字,包括巴迪欧在内的诸多学者对韩炳哲做出了回应和评赞。
(6)韩炳哲作品系列图书共9种,包括了作者主要和有代表性的作品,计划于2019年7月份出齐。
(7)在国内学界迅速觅得知音。来自哲学界、艺术界、文学界、传播学界、IT界的诸位大咖分别对韩炳哲及其作品做出了积极回应和高度评价。
(8)已出作品《在群中》在豆瓣的关注人数超过500,《精神政治学》数次被豆瓣读者评为年度最佳。

《透明社会(韩炳哲作品08)》
1.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本书是韩炳哲作品系列之八。透明是今日社会的规则。它触及政治、经济、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民主进程尤其意义非凡。每个人都可以获取每个方面的信息;每件事,每个人都变为透明,从后资本主义世界用来实行控制的各种手段和机器中摆脱了出来。
但讽刺的是,透明也有其自身的阴暗面:没有神秘感,没有阴影,没有细节。透明意味着隐私消失,同质化,信任感也将崩溃。收集更多信息的焦虑并不必然产生知识和信仰。信息技术造成了一种幻象,人们可以掌握全部信息并实现持续的控制,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恰当的理解和解释。在本书中,作者认为透明是一个伪概念,是当代迷思中强有力且有害的一个。
2.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1)韩炳哲被誉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西班牙《国家报》)。他回归哲学的人文传统和批判传统,在学院化的哲学研究之外,独辟哲学写作新境界,在数字媒体时代照察社会情况和人类心灵,被誉为“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杨小刚)“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思郁)。
(2)兼具韩国人的浪漫气质和德国哲学传统的理性批判精神。韩炳哲对当代社会的洞察深刻,剖判犀利,而其内在的精神诉求却是宁静沉思的、美学意义的生命存在,具有“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夏可君)。
(3)哲学小品式的文字风格,长于思辨,而又胜在言传。韩炳哲的作品简洁、明快,“充满灵性,锋芒毕现”(贾克防)。诸位中译者的认真细致和精敏才思也为中文版增色颇多。
(4)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为其《爱欲之死》作序。韩炳哲在欧美已产生较大影响,作品被译成近20种文字,包括巴迪欧在内的诸多学者对韩炳哲做出了回应和评赞。
3.中文版作品及其评价。
(1)韩炳哲作品系列图书共9种,包括了作者主要和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中文世界系统和精华的韩炳哲作品选集。已出齐。
(2)在国内学界迅速觅得知音。来自哲学界、艺术界、文学界、传播学界、IT界的诸位大咖分别对韩炳哲及其作品做出了积极回应和高度评价。

《美的救赎(韩炳哲作品09)》
1.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本书是韩炳哲作品系列之九。就今天来看,美进退两难。一方面是对美的崇拜无处不在,另一方面,美的超越性丧失,沦为消费的形式,成为资本主义的华丽外壳。当美给人带来的震撼和冲击让位于不温不火的“喜欢”,色情产业于是甚嚣尘上。
那么,什么是美?如何在美的基础上建立道德之美、政治之美?在数字复制时代(已远远不是本雅明所谓机械复制时代),美究竟是真理,是遮蔽,抑或是灾难?作者带领我们一起回溯到康德,以及他的“崇高之美”,以期抗拒当今时代的平滑、平庸美学。
2.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1)韩炳哲被誉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西班牙《国家报》)。他回归哲学的人文传统和批判传统,在学院化的哲学研究之外,独辟哲学写作新境界,在数字媒体时代照察社会情况和人类心灵,被誉为“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杨小刚)“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思郁)。
(2)兼具韩国人的浪漫气质和德国哲学传统的理性批判精神。韩炳哲对当代社会的洞察深刻,剖判犀利,而其内在的精神诉求却是宁静沉思的、美学意义的生命存在,具有“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夏可君)。
(3)哲学小品式的文字风格,长于思辨,而又胜在言传。韩炳哲的作品简洁、明快,“充满灵性,锋芒毕现”(贾克防)。诸位中译者的认真细致和精敏才思也为中文版增色颇多。
(4)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为其《爱欲之死》作序。韩炳哲在欧美已产生较大影响,作品被译成近20种文字,包括巴迪欧在内的诸多学者对韩炳哲做出了回应和评赞。
3.中文版作品及其评价。
(1)韩炳哲作品系列图书共9种,包括了作者代表性的作品,是中文世界系统和精华的韩炳哲作品选集。已出齐。
(2)在国内学界迅速觅得知音。来自哲学界、艺术界、文学界、传播学界、IT界的诸位大咖分别对韩炳哲及其作品做出了积极回应和高度评价。

《暴力拓扑学(韩炳哲作品07)》
1.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1)本书是韩炳哲作品系列之七。在本书中,作者首先考察了暴力的宏观物理表现,它采取了消极的形式,源于自我与他者、内在与外在、敌人与朋友之间的紧张关系。其次考察了暴力的积极形式——积极过度的一种表现——它总宣称自己是超额完成的,超量生产的,超级沟通的,高度关注的,积极活跃的,等等。最终揭示出积极暴力将比消极暴力导致更大的灾难和损失,它的感染、侵入、渗透,将导致人类社会心肌梗死。
(2)在没有大规模战争的时代,人们享受和平,但暴力行为无所不在,只是形式不同。这种潜在的暴力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更大,几乎是对人性的严峻挑战——人性本恶吗?也许作者并不能提供确定的答案,作为哲学家,他将带领人们一起进行思考。
2.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1)韩炳哲被誉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西班牙《国家报》)。他回归哲学的人文传统和批判传统,在学院化的哲学研究之外,独辟哲学写作新境界,在数字媒体时代照察社会情况和人类心灵,被誉为“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杨小刚)“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思郁)。
(2)兼具韩国人的浪漫气质和德国哲学传统的理性批判精神。韩炳哲对当代社会的洞察深刻,剖判犀利,而其内在的精神诉求却是宁静沉思的、美学意义的生命存在,具有“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夏可君)。
(3)哲学小品式的文字风格,长于思辨,而又胜在言传。韩炳哲的作品简洁、明快,“充满灵性,锋芒毕现”(贾克防)。诸位中译者的认真细致和精敏才思也为中文版增色颇多。
(4)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为其《爱欲之死》作序。韩炳哲在欧美已产生较大影响,作品被译成近20种文字,包括巴迪欧在内的诸多学者对韩炳哲做出了回应和评赞。
3.中文版作品及其评价。
(1)韩炳哲作品系列图书共9种,包括了作者主要和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中文世界系统和精华的韩炳哲作品选集。已出齐。
(2)在国内学界迅速觅得知音。来自哲学界、艺术界、文学界、传播学界、IT界的诸位大咖分别对韩炳哲及其作品做出了积极回应和高度评价。

《倦怠社会(韩炳哲作品05)》
(1)我们的竞争性的、效绩主导的社会正在影响着我们每个人。较之于提高生命质量,多任务处理、用户界面友好的技术正在制造混乱,从抑郁症,到注意力分散,到人格分裂,社会中蔓延着一种普遍的不安情绪。韩炳哲诉诸文学、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以发掘一种可能,在令人疲惫不堪的信息时代里开辟自我的一隅风景。
(2)韩炳哲被誉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西班牙《国家报》)。他回归哲学的人文传统和批判传统,在学院化的哲学研究之外,独辟哲学写作新境界,在数字媒体时代照察社会情况和人类心灵,被誉为“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杨小刚)“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思郁)。
(3)兼具韩国人的浪漫气质和德国哲学传统的理性批判精神。韩炳哲对当代社会的洞察深刻,剖判犀利,而其内在的精神诉求却是宁静沉思的、美学意义的生命存在,具有“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夏可君)。
(4)哲学小品式的文字风格,长于思辨,而又胜在言传。韩炳哲的作品简洁、明快,“充满灵性,锋芒毕现”(贾克防)。诸位中译者的认真细致和精敏才思也为中文版增色颇多。
(5)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为其《爱欲之死》作序。韩炳哲在欧美已产生较大影响,作品被译成近20种文字,包括巴迪欧在内的诸多学者对韩炳哲做出了回应和评赞。
(6)韩炳哲作品系列图书共9种,包括了作者主要和有代表性的作品,计划于2019年7月份出齐。
(7)在国内学界迅速觅得知音。来自哲学界、艺术界、文学界、传播学界、IT界的诸位大咖分别对韩炳哲及其作品做出了积极回应和高度评价。
(8)已出作品《在群中》在豆瓣的关注人数超过500,《精神政治学》数次被豆瓣读者评为年度最佳。

《精神政治学(韩炳哲作品01)》
继《燃尽的社会》之后,韩炳哲继续对新自由主义社会展开激烈的批判。他灵巧地剖析了新自由主义社会的政府和权力运作机制。不同于福柯的生命政治学,韩炳哲认为技术正在能动地控制人的心理世界。本书带我们充分认识到,新自由主义的方方面面,将会导致人类自由的危机。
作者在本书中对大数据和情感现象学提出了新的理论,由此建立了与新自由主义精神政治学不同的另一种模式。富有洞见,充满惊奇。

《他者的消失(韩炳哲作品04)》
在没有他者(朋友、爱欲,甚至是地狱)的世界里,彻底自恋的自我只会身陷沮丧,迷失方向,无意义感,最终导致自我伤害或者伤害他人。本书中深入揭示了“同质化的恐惧”,所有人、所有事同化到丧失了边界;作者对同质化的分析和批判,同样是在信息化交流(信息时代)的基础上展开;并努力从哲学的传统和经典中,发掘自我与他者“共在”的历史空间。

《在群中: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学(韩炳哲作品03)》
数字化信息交流和社会化媒介平台占领了我们的生活,韩炳哲反对这种被数字化了的生命。“推特革命”,“脸书主义”,这些时髦玩意儿甚嚣尘上,实际上它们导致了社群、公共空间的坍塌,也慢慢地侵蚀了政治行动的可能,以及有意义的政治议程。在前数字时代,写一封表达愤怒的信,发送出去并被收到,一种直接的冲动和骚乱就被避免了。如今,数字化交流激发了瞬间的冲动性反应,人们感到义愤时即刻爆发。“所谓狗屎风暴(shitstorm,英语俚语,2013年被收入德语词典),代表了数字化交流的一种典型现象。”
如是,发送和接收这种信息的民众,变成了一个数字化的马蜂窝,这不是大众,不是人群,甚至不是集群,只不过是一些被相互隔离的个体,他们不足以称为“我们”,他们不能形成解决问题的主导性力量,他们不能筹谋未来,因为他们深陷当下。数字蜂窝是一个破碎的整体,足以使任何个体身陷丑闻/谣言。
一个社会,如果信息胜过思想,一切按照脸书、股市和情报机构的法则进行运作,民主将会受到威胁,因为数字化交流是自由与控制难以区分。

《爱欲之死(韩炳哲作品02)》
《爱欲的困扰》在德国是畅销书。作者在书中思考了当代社会中爱所面临的威胁和人的欲望。对于韩炳哲来说,爱(EROS)是勇于否定自己,肯定他人。在一个个体自恋和技术沉迷的社会里,他者已被消除,而非自我。在如今日渐纳西西提(自恋)的时代,我们只能在“同质化的地狱”里寻找爱与欲。
作者通过广泛的材料考察了爱所面临的威胁,包括拉斯•冯•提尔的电影《忧郁症》,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五十度灰》,福柯,马丁•布伯,黑格尔,鲍德里亚,福楼拜,罗兰•巴特,柏拉图,等等。他分析了色情产业和色情文学如何败坏了爱,讨论了“燃尽的社会”中的爱欲政治学。作者认为,爱的消亡,是自我反思的消亡。

《娱乐何为(韩炳哲作品06)》
娱乐充满当今世界每个角落,从桌游到电视节目,这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交流方式。该怎么来理解这个现象?哲学转向娱乐又是如何发生的?从电影《基督的激情》讲起,韩炳哲分析了不同的娱乐形式,并讨论了康德、黑格尔、尼采、海德格尔、阿多诺和劳森博格等人的相关理论。

《透明社会(韩炳哲作品08)》
透明是今日社会的规则。这是一个术语,也是一个口号,主导着关于官僚腐败和信息公开的公众议题。它触及政治、经济、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民主进程尤其意义非凡。每个人都可以获取每个方面的信息;每件事,每个人都变为透明,从后资本主义世界用来实行控制的各种手段和机器中摆脱了出来。但是,讽刺的是,透明也有其自身的阴暗面:没有神秘感,没有阴影,没有细节。透明意味着隐私消失,同质化,信任感也将崩溃。收集更多信息的焦虑,并不必然产生知识和信仰。信息技术造成了一种幻象,人们可以掌握全部信息并实现持续的控制,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恰当的理解和解释。本书中,韩炳哲宣称透明是一个伪概念,是当代迷思中最强有力而有害的一个。

《美的救赎(韩炳哲作品09)》
就今天来看,美进退两难。一方面是对美的崇拜无处不在,另一方面,美的超越性丧失,沦为消费的形式,成为资本主义的华丽外壳。当美给人带来的震撼和冲击让位于不温不火的“喜欢”,色情产业于是甚嚣尘上。那么,什么是美?如何在美的基础上,建立道德之美、政治之美,等等?在本书中,作者讨论了这些每个人都会感兴趣而每个人都会忽视的问题。

《暴力拓扑学(韩炳哲作品07)》
有些事物从来没有消失,比如暴力。暴力无所不在,绵延不绝,而又变化多端,根据社会星象而具有不同的外在形式。韩炳哲考察了暴力从外显到隐形,从正面袭击到内部感染,从残暴罪行到斡旋调停,从真实到虚拟存在的转变过程。他认为,暴力正在从一种消极、反面的形式——爆炸性的、大规模的、诉诸武力的,变成正面、主动的手段——在没有敌意的情况下,不受限制的运用。这给人造成了暴力已经消失的假象,然而,匿名的、去主体性的、系统化的暴力之所以能够隐蔽不见,正是因为它已融入了社会当中,与之合一。
韩炳哲首先考察了暴力的宏观物理表现,它采取了消极的形式,源于自我与他者、内在与外在、敌人与朋友之间的紧张关系,这包括:牺牲和流血的古典暴力形式,神话中因嫉妒和报复而发生的战争,君主的生杀大权,毫无悲悯之情的酷刑,毒气室中不见血的屠杀,恐怖分子的病毒袭击,还有伤人之话的语言暴力,等等。
然后考察了暴力的积极形式——积极过度的一种表现——它总宣称自己是超额完成的,超量生产的,超级沟通的,高度关注的,积极活跃的,等等。积极暴力将比消极暴力导致更大的灾难和损失,它的感染、侵入、渗透,将导致人类社会心肌梗死。

《倦怠社会(韩炳哲作品05)》
我们的竞争性的、服务导向的社会正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后现代的个体。较之于提高生命质量,多任务处理、用户界面友好的技术和舒适的文化正在制造混乱,从抑郁症,到注意力分散,到人格分裂,一种普遍蔓延的不安情绪,是因为应对消极经验的无力感而造成,尤其是在一个躁动和喧嚣的社会里,它要求人和商品都要全能、超能。压力和精疲力竭的感觉不只是一种个人的体验,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且具有其历史性。既然在当今社会里,任何与众不同的表现都会导致深深的无力感,作者诉诸文学、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以发掘一种可能,以人的连续性的神经关联,代替偶发性的智力反应。

《精神政治学(韩炳哲作品01)》
自由的危机 1
精明的权力 19
鼹鼠与蛇 23
生物政治 27
福柯的困境 31
治愈即杀害 39
休 克 43
友爱的老大哥 49
情绪资本主义 55
游戏化 67
大数据 75
超越主体 105
痴言痴语 109

《他者的消失(韩炳哲作品04)》
同质化的恐怖 1
全球化与恐怖主义的暴力 15
真实性的恐怖 29
恐 惧 39
门 槛 49
异 化 53
对抗体 59
目 光 65
声 音 75
他者之语言 89
他者之思考 101
倾 听 107
注 释 119

《在群中: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学(韩炳哲作品03)》
前 言 1
毫无敬意 3
愤怒社会 11
在群中 15
去媒体化 25
聪明的汉斯 33
遁入图片 41
从经手到动指 47
从农夫到猎人 55
从主体到项目 65
大地的诺莫斯 73
数字幽灵 79
信息倦怠 85
代理危机 89
从公民到消费者 95
生活全记录 101
精神政治 107
注 释 113

《爱欲之死(韩炳哲作品02)》
序 重塑爱欲 阿兰·巴迪欧 1
忧郁症 11
承认“无能为力” 23
徒劳的生命 35
色 情 51
想象力 57
爱欲政治学 67
理论之殇 73

《娱乐何为(韩炳哲作品06)》
再版前言 1
前 言 3
甜蜜十字架 5
蝶  梦 33
关于奢侈 53
解  悟 65
道德的娱乐 81
健康的娱乐 95
存在作为受难 111
饥饿艺术家 141
泰然任之 153
娱乐之元理论 163
注  释 173

《透明社会(韩炳哲作品08)》
肯定社会 1
展示社会 15
证据社会 25
色情社会 35
加速社会 49
亲密社会 57
信息社会 63
揭秘社会 71
监控社会 77
注 释 87

《美的救赎(韩炳哲作品09)》
论平滑 1
平滑的身体 15
平滑美学 21
数字化之美 31
遮蔽美学 37
创伤美学 45
灾难美学 55
美的理想 63
美即真理 69
美的政治 77
色情戏剧 85
停留于美 89
回忆之美 95
在美中生育 101

《暴力拓扑学(韩炳哲作品07)》
导 言 1
第一部 暴力的宏观物理学
暴力的拓扑学 7
暴力的考古学 15
暴力的心理学 33
暴力的政治学 57
暴力的宏观逻辑 95
第二部 暴力的微观物理学
系统性的暴力 111
权力的微观物理学 121
扩张性的暴力 131
透明性的暴力 143
媒体是“群—时代” 153
块茎暴力 165
全球性的暴力 173
自由人 183
注 释 195

《倦怠社会(韩炳哲作品05)》
前言 倦怠的普罗米修斯 1
精神暴力 3
超越规训社会 15
深度无聊 21
积极生活 27
观看的教育 37
抄写员巴托比 45
倦怠社会 53
外二篇
倦怠社会 65
神圣时间 89
注 释 105

韩炳哲(Byung-Chul Han),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远渡重洋,到德国学习哲学和德国文学,以及天主教神学。他先后在弗莱堡和慕尼黑学习,并于1994年在弗莱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写的是海德格尔。之后,他去了瑞士的巴塞尔大学任教,在2010年,他曾短暂地在卡尔斯鲁厄建筑与艺术大学待过,2012年才正式任教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他现在的主要兴趣是18-20世纪的伦理学、社会哲学、现象学、文化哲学、美学、宗教学、媒体理论,等等。他在柏林艺术大学有一个自己的研究工作室。韩炳哲在欧洲已是越来越广为人知的一位哲学家,德国新生代思想家之一。简明的文风,犀利的思想,韩炳哲关于当代社会的分析批判是重要而富有启发性的。
中信书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信书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美好的思想和生活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韩炳哲作品系列(套装共9册 ) 韩炳哲 著 暴力拓扑学 透明社会 美的救赎 哲学智慧 中信出版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citicbooks-wx
中信书店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