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不住,不是我的错!
我家儿子刚上小学,老师经常反映他在课堂上总是坐不住,喜欢动来动去,搞得周围的同学也不能专心听课。他以前上幼儿园也是这样。老师怀疑他有多动症,让我带孩子去医院做个诊断,最好通过药物治疗减轻孩子的多动行为。我很郁闷,也在犹豫要不要去医院检查。我该怎么办才好呢?
每到开学季,我总会收到很多类似的问题,而主角大都是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男生,当然也有一些刚入园或已经上幼儿园的男孩。而在数百位曾经向我咨询过类似情况的家长中,几乎很少有女孩的父母。
写到这里,我自己作为一个曾经“坐不住”的男孩,真心要为全天下的男孩们说句公道话,坐不住,真的不是我们的错。
男孩之所以容易出现类似坐不住或其他方面的多动行为,一方面源于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欠缺,另一方面也受到性别差异的很大影响,因为他们天生就好动。男孩和女孩,除了生物遗传方面的性别差异,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差异。不过在我看来,男孩有别于女孩,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男孩的高活动力。
这种差异甚至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出现,当胎儿还在子宫里面的时候,男孩的身体活动就比女孩多。对于既生育过男孩又生育过女孩的妈妈来说,当她们经历过两次十月怀胎的心路历程之后,应该最有体会。因此,生男孩的妈妈从怀孕阶段开始就会比生女孩的妈妈经受更多的“ 折磨”。
出生后,这种性别差异在婴儿期就更加明显了,并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而日益明显。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刚出生时,男孩一般都要比女孩长得更高和更重。与女孩相比,男孩的脂肪少一些,肌肉多一些,心脏和肺也更大,这种差异会持续一生。因此,还在趴着的阶段,男孩抬头时就比女孩显得更有力气;当掌握抓握、踢腿等运动技能时,男孩的力气就比女孩显得更大。
我家二宝小雨是个男孩,在他不到一岁的时候,我就深刻感受到男孩、女孩之间的差异较大,甚至比我想象中的要大很多。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家大宝和二宝从小到大,只要我在家,尿布基本上都是我来负责换。当二宝八九个月大时,我给他换尿布的时候,就明显感觉很困难,经常需要别人帮忙才能搞定。因为这个阶段他已经开始展现男孩本色了,无论何时何地,他总喜欢手舞足蹈,换尿布时同样如此,他的手和脚总是动来动去,所以就很难换,很多时候就需要其他人帮忙按住他的手脚。而这情景,从未在我给大宝换尿布的时候遇到过。
当然,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男孩的高活动力会更加明显。在整个儿童期,大部分男孩都比女孩好动,都保持更高频率的活动,特别是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这也是男孩比女孩更具有攻击性、男孩更喜欢暴力游戏的一个重要原因。跟女孩相比,一群男孩在一起的时候会有更多的争执和打闹。当男孩生气的时候,他们不仅会大发雷霆,甚至还会大打出手。他们这样做只是因为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大多数时候都是为了通过这样的行为来释放自身的高活动力。其实,很多情况下大人眼中的攻击行为就是一个男孩正常的、活跃的、展示力量的、冲动的、独立自主的游戏或活动。
如果说在幼儿园阶段,由于不涉及学习上的太大压力,只要孩子的行为并不过分,大部分老师都能宽容男孩们的“坐不住”行为。一旦进入小学,老师对课堂秩序和纪律的要求就会比较严格,为了确保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往往就无法容忍孩子们在课堂上东倒西歪、左顾右盼。我家大宝伊伊刚上小学的那段时间,回家经常跟我们提到的一个话题就是,老师今天又表扬了班上的所有女生,批评了大多数男生,因为他们总是不像女生那样认真听课。
如何应对孩子的好动,对于家有男孩的父母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我们对男孩的身心发展特征有更多了解,就能更加从容地面对这些挑战;如果我们根据男孩的性别差异因势利导,就能不断增强他们的自控力。
读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你说的这些特点确实比较符合我家儿子的情况,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去做,才能帮助儿子释放他的高活动力,让他在课堂上能够坐得住呢?
鼓励户外活动,唤醒男孩的野性
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虽然是被数千年来积累的社会文明所驯化的社会人,但同时仍然保留了部分动物的野性。对于幼儿阶段的男孩来说,这种野性尤为明显。男孩天生就是行动派,从小就喜欢用身体“思考”。如果到了一个开放的空间,他就喜欢奔跑、攀爬,以此来体验自己的力量和“野性”,同时锻炼自己的平衡性。
不过,大部分学龄前的孩子都还没有达到可以参加有组织的运动项目的阶段,跟小伙伴们一起在户外活动,对他们来说就已经足够了。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大都还无法专注地进行运动训练,也不能很好地接受挫折和失败,这些恰恰是正规运动训练的重要前提。
这个阶段,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鼓励孩子与同龄小伙伴一起“疯玩”,同样可以让孩子回归野性、展示力量、释放高活动力。这一点对于男孩的成长来说,更为重要。
除了鼓励孩子跟小朋友一起活动外,父母也要经常陪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比如:经常陪孩子一起散步或跑步,一次达到半小时至一小时;周末和节假日,经常陪孩子到周边的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去玩;每年安排几次到周边旅游景点或国内外著名景区旅行,以自然景区为主;根据季节的不同,带孩子采采花、捉捉虫、种种树。除此以外,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活动,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进行选择。
鼓励体育运动,释放孩子的活力
脑科学已有研究表明,大脑很多部位的发育都跟身体很多部位的运动相关,这里所说的运动含义很广,既包括手脚等肢体运动,也包括嘴和面部等肌肉运动。心理学也有研究指出,运动不但有利于生理的发育,还有利于智力的发育。
对于学龄期的男孩来说,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通过高强度的运动来充分释放自身的高活动力。如果男孩的精力和活力没有通过其他途径得到消耗,那么就很有可能在正式的课堂上通过故意调皮捣蛋或者其他方式来得到释放。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男孩上课时总是坐不住,跟同伴玩耍时老是动手动脚。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很多学校害怕学生在学校出事,体育课纷纷取消长跑项目或者危险项目。更有甚者,还不允许学生课间休息时到外面嬉笑打闹,只能上完厕所就直接回教室。当然,除了学校因担心安全问题纷纷取消部分体育项目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体育课不是最主要的应试科目,能少上则少上,以免占用孩子过多课余时间。
除了学校以外,部分家长对体育课的认识误区、对体育运动的极不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孩子身体素质的提升,更阻碍了男孩高活动力的释放。
作为家长,虽然无力改变学校这种过度保护孩子的做法,但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的观念,多鼓励自己家的孩子,尤其是男孩,经常参加一些强度比较高、活动量比较大的体育运动,比如各种球类运动、游泳、跑步、跳高、跳远等。
当然,鼓励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和锻炼,并不一定非得到正规的运动场馆才能进行,更多的运动其实完全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比如滑滑梯、轮滑、跳绳、跑步、骑自行车、爬山等。
此外,运动也是男孩的生活课堂,男孩通常会在运动中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比如,当男孩们刚刚握住球拍或者拿着球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在开始学习许多重要的人生道理了:如果输了,不要哭泣,也不要伤害别人,更不能把球一扔了之,而是要为对方鼓掌;如果赢了,不要骄傲,也不要得意忘形,而是需要再接再厉;大家是一个团队,互相合作才能共赢,每个团队成员都很重要,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
要做到鼓励孩子的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我们的教养观念也需要转变。中国的家长特别重视小孩子的穿衣问题,宁愿让孩子发烧,也不愿孩子挨冻。特别是冬天,我们总喜欢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也不让孩子到户外活动。岂不知,这样做,大多数时候反倒容易引起小孩生病。日本的小孩,大冬天穿短裙在户外行走的比比皆是,正因为没有得到过度保护,他们的身体反而比我们的小孩强健。
当孩子们开始学习走路,我们就总是担心他们摔倒,担心他们的人身安全,担心给我们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于是我们就给孩子设定了很多的限制。无形中,我们这些大人嘴里的“不要、不能、别”,仿佛给孩子戴了一个非常安全的玻璃罩。孩子只能在这个范围内活动,只能接触你想让他接触的东西。但孩子的天性和成长规律就是要跑跑跳跳,就是要接触自然,就是要从摔跤中学会怎么保护自己,学会什么姿势跑跳最安全,学会如何跑得更快;同时也在跑跳中锻炼自己的身体,增强自己的体质。
健康的身体,绝不是保护出来的。如果我们对孩子过度呵护,他们就会失去很多运动和成长的机会。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上蹿下跳,那么,他们就无法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伤;如果我们不让孩子经历风雨,那么,他们就无法经受疾风骤雨的洗礼;如果我们不让孩子度过寒冬,那么,他们就无法感知冰天雪地的滋味。
读完刚才讲的这两个大招,你一定会怀疑:真的管用吗?如果你家儿子在幼儿园或小学的课堂上经常出现坐不住的现象,我强烈建议你即刻开始关注孩子的高活动力这个特点,并选择一个或几个我提供的解决方法去尝试。坚持一段时间,你就会看到孩子的改变。
最开始提到的那位咨询过我的家长,在听完我的建议后,立即就让儿子开始执行每天户外活动至少一小时的计划,比如骑自行车、跑步或跟小朋友疯玩等。一周左右,学校老师就跟家长反馈,说她儿子最近上课的表现大为改观,不再像以前那样坐不住了。因此,这位妈妈也就打消了带孩子去医院诊断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