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地籍管理(第五版)(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作者:谭峻 林增杰
书号:144559
定价:¥38 元
字数:436 千字
印次:5-9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1-11-02
ISBN:978-7-300-14455-9
包装:平装
本书在2008年第四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主要修订第一章、第四章、第七章的部分内容。本书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地籍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反映了现阶段地籍管理研究的理论水平及科研成果。
谭峻,管理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房地产信息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不动产产权产籍管理、土地测绘及遥感、不动产政策。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部课题和国际合作课题。出版《地籍测量》等专著、教材和译著7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第1章 总论
1.1地籍管理研究体系
1.2中国地籍管理制度的历史发展
1.3国外地籍管理制度概述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2章 土地产权制度
2.1产权制度概论
2.2我国地权制度的历史变迁
2.3我国现代地权制度概论
2.4土地权属确定与争议调处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3章 土地调查与遥感监测
3.1土地调查
3.2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4章 地籍调查
4.1地籍调查概述
4.2土地权属调查
4.3地籍测量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5章 土地登记
5.1不动产登记制度概述
5.2土地总登记
5.3土地初始登记与他物权设定登记
5.4土地变更登记
5.5更正登记和注销登记
5.6其他不动产登记制度
5.7不动产统一登记问题探讨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6章 地籍信息管理
6.1地籍档案管理
6.2土地统计分析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7章 地籍信息系统建设
7.1地籍信息系统概述
7.2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建设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1章 总论
1.1地籍管理研究体系
地即土地,为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包括海洋滩涂和内陆水域;籍有簿册、清册、登记之说。颜师古(公元581—645,字籀)对《汉书·武帝纪》中“籍吏民马,补车骑马”的“籍”注为“籍者,总入籍录而取之”。可见,地籍最简要的表述是土地信息记载册。在我国历史上,“籍”也有税之意,籍为税而设。《辞海》中把地籍称为:“中国历代政府登记土地作为田赋根据的册籍。”
人们对于“地籍”一词在国外最早的出处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来自拉丁文“caput”和“capitastrum”,即“课税对象”和“课税对象登记簿册”;另一种认为源于希腊文“katastikhon”,即“征税登记簿册”。在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欧洲国家,地籍为土地编目册、不动产登记簿册或按不同土地征税课目而设的簿册。在美国,地籍是指关于一宗地的位置、四至、类型、所有权、估价和法律状况的公开记录。日本则认为地籍是对每笔土地的位置、地号、地类、面积、所有者的调查与确认的结果加以记载的簿册。国际地籍与土地登记组织提出的地籍含义是:在中央政府控制下基于地籍测量成果建立起来的宗地登记图册。
1.1.1地籍与地籍管理
《禹贡篇》中记载,公元前2100多年的夏禹时期,禹治理水患后,按土壤质地、水利条件将疆域土地划分三等九级,作为缴纳贡赋的依据,这是我国最早的地籍制度的书面记载。
地籍最初是为征税而建立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用途(地类)等状况的田赋清册和簿册,其主要内容是应纳税的土地面积、土壤质量及土地税额的登记。随着社会的进步,地籍的概念和内容有了很大发展,现代地籍已不仅仅是课税对象的登记清册,而且还包括了土地产权登记、土地分类面积统计和土地等级、地价等内容的登记簿册。由此可见,地籍的作用从最初的以课税为目的,扩大到产权登记和土地合理利用的范畴。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地籍除采用簿册形式外,还测绘地籍图,采用图册并用的手段。现代地籍又从传统图册逐步向基于信息技术的地籍信息系统的方向发展。
因此,地籍是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权属、界址、数量、质量(等级)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簿册。
地籍具有空间性、公信性、精确性和连续性等特点。地籍的空间性是由土地的空间特点所决定的;土地的坐落必须与空间位置、界线相联系,地界的变动必然带来土地使用面积的改变;同时土地的数量、质量都具有空间分布的特点。所以,地籍的内容不仅记载在簿册上,同时还要标绘在地籍图纸上,做到图簿册的一致性。地籍的公信性体现了地籍图册资料的权威性,地籍图上界址点、界址线的位置,地籍簿上权属、面积的登记等都具有法律凭证的作用。地籍的精确性表现在地籍的原始和变更资料一般要通过实地调查取得或确认,并运用先进的测绘技术手段,保证地籍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地籍资料的连续性说明地籍信息不是静态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土地利用与权属的频繁变更,都会使地籍数据失实,必须经常更新,以保持资料记载和数据统计的连续性,否则难以反映地籍信息的现势性。
1.地籍分类
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籍的内涵更加宽泛。地籍按其发展阶段、对象、目的和内容等的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体系。
按发展阶段划分,地籍可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考察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地籍发展史,大致经历了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三个阶段。税收地籍是各国早期建立的为课税服务的登记簿册,记载的主要内容是土地纳税人的姓名、土地坐落、土地面积以及为确定税率所需的土地等级等。税收地籍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是丈量地块面积和按土壤质量、土地出产物等评定土地等级。产权地籍亦称法律地籍,是国家为维护土地合法权利、鼓励土地交易、防止土地投机和保护土地买卖双方的权益而建立的土地产权登记的簿册,经登记的信息具有法律效力。产权地籍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护土地产权人的合法权益,产权地籍必须以反映宗地的界线和界址点的精确位置为主要内容,为了使土地界址能随时在实地准确地复原和保证土地面积计算的精度要求,一般采用解析法测算界址点坐标。多用途地籍又称现代地籍,是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的进一步发展,其目的不仅是为课税或产权保障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各项土地利用和农地保护,为全面、科学地管理土地提供信息服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籍的内容及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展,远远突破了先前的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的局限,逐步向技术、经济、法律等综合方面发展。
按特点和任务划分,地籍可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土地的数量、质量、权属及其空间分布、利用状况等都是动态的,地籍必须始终保持现势性。初始地籍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对区域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最初建立的地籍图册,而不是指历史上的第一本簿册。日常地籍是针对土地数量、质量、权属及其分布和利用、使用情况的变化,以初始地籍为基础,进行修正、补充和更新以保持地籍现势性的地籍图册。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构成了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
按行政管理层次划分,地籍可分为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习惯上将县级(含)以上各级土地管理部门所从事的地籍工作称为国家地籍,基层地籍是指县级以下的乡(镇)土地管理所和村级生产单位(国有农牧渔场的生产队),以及其他非农业建设单位所从事的地籍工作。
按地域和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地籍可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城镇地籍的对象是城市和建制镇的建成区或规划区的土地,以及独立于城镇以外的工矿企业、铁路、交通等的用地;农村地籍的对象是城镇郊区及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国有农场使用的国有土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等。由于城镇土地利用率、集约化程度高,容积率高、建筑密度高,土地价值区位明显,其位置和交通条件所形成的级差收益较为悬殊,因此,城镇地籍需要采用大比例尺地籍图,其地籍测量数据要求采用精度高的测量方法测算。在地籍的内容、方法、权属处理及其成果整理、图册编制等方面,城镇的比农村的复杂得多,技术要求也更高。村镇农村居民点的地籍与城镇地籍也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在实践中农村居民点地籍可以按城镇地籍的相近要求建立,并统称为城镇村庄地籍。
2.地籍的功能与作用
(1)地籍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
地籍提供有关土地的空间位置、数量、质量和法律状况的基本资料,是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基本依据。土地经界位置和使用状况资料,是进行土地分配,土地划拨、出让和转让,土地征用、征收工作的重要依据。土地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和变化规律是组织土地利用、
- 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人大出版社自营微店,正版人大出版社书籍直发,品质保证!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