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后浪旗舰店 微信认证
后浪出版公司官方微店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新艺术运动(艺术与观念•03)

89.60
运费: ¥ 0.00-20.00
库存: 0 件
商品已售罄 收藏 / 分享
新艺术运动(艺术与观念•03) 商品图0
新艺术运动(艺术与观念•03) 商品图1
新艺术运动(艺术与观念•03) 商品图2
新艺术运动(艺术与观念•03) 商品图3
新艺术运动(艺术与观念•03) 商品图4
新艺术运动(艺术与观念•03) 商品缩略图0 新艺术运动(艺术与观念•03) 商品缩略图1 新艺术运动(艺术与观念•03) 商品缩略图2 新艺术运动(艺术与观念•03) 商品缩略图3 新艺术运动(艺术与观念•03) 商品缩略图4

商品详情


著   者:[英]斯蒂芬·埃斯克里特(Stephen Escritt)

译   者:刘慧宁                                

字  数:394.5

书   号:978-7-5356-8199-7                   

页  数:424

出   版:湖南美术出版社  后浪出版公司                      

印  张:26.5

尺   寸:172毫米×240毫米                    

开  本:1/16

版   次:2019年7月第1版                      

装  帧:平装

印   次:2019年7月第1次印刷                

定  价:128.00元

正文用纸:82g艾尔莎                     

 

编辑推荐

详实清晰,带领读者走近那真正为新的时代而生的“崭新的艺术”。

巴黎地铁站的曲线造型铁艺、莱俪不对称曲线珠宝、蒂芙尼日本风格的玻璃器皿……这些我们如今熟悉又陌生的装饰语言都与19世纪末欧美视觉领域酝酿的变化息息相关。衔接两个时代的新艺术风格多样、遍布各地、纷繁复杂,它神秘、美丽又短命,至今仍然吸引、困扰和启发着我们。在这本全面而清晰的著作中,作者将新艺术放在其所处时代面临的问题语境中加以讨论,将之与现代生活与国家主义、唯灵论、妇女解放运动、青年崇拜的世纪末焦虑联系起来,为读者铺就了一条再次认识新艺术的道路。

◎包罗万象,一览现代设计的先驱实验,重现新艺术的灵感来源。

维克多·奥尔塔、埃米尔·加莱、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安东尼·高迪……现代设计思想的重要奠基人和实践者在本书中得到了概括性介绍,尤其是对其作品的精彩分析,追根溯源又极具启发性。新艺术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其源头追溯至法国新洛可可运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和象征主义运动;新艺术的发展极具革命性,将继续鼓励设计师探索钢铁、玻璃等材料的可能性。新艺术是现代建筑和设计诞生的土壤,也将持续为其提供养料。

◎纸上阅读与视觉想象,开启新艺术城市文化漫游。

伦敦、格拉斯哥、巴黎、维也纳、巴塞罗那、布宜诺斯艾利斯……新艺术与欧美城市文化共生,其遗产亦与当下城市面貌交融。阅读开启视觉想象,或许会唤起你的漫游记忆,又或者是你下一次旅行的契机。与“新艺术”相识在书籍里,偶遇在旅途中。

◎图文并茂,完美呈现经典实例。

260余幅插图,涵盖建筑、家具、珠宝、海报设计等新艺术运动中的代表作。日本进口内文纸印刷,采用耐久性好、不易变形的特种软胶胶装,简约平整,提高读者阅读的舒适度。

 

名人推荐

令人印象深刻……对这一包罗万象的主题的概述清晰而简明。

——罗斯玛丽·希尔(Rosemary Hill),《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从建筑到纺织工艺品,是对新艺术风格的一份详实论述,插图精美。

——弗兰克·惠特福德(Frank Whitford),《星期日泰晤士报》

 

埃斯克里特……结合最新的研究材料,带领我们一路悠然从容旅行于西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俄罗斯及美洲。书中的社会历史分析体现了其历史学专业背景。

——温迪·希契莫夫(Wendy Hitchmough),《工艺》

 

著者简介

[英]斯蒂芬•埃斯克里特(Stephen Escritt毕业于剑桥大学,19、20世纪装饰艺术研究专家。长期给艺术杂志供稿,著有《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2000),合著有《装饰派艺术风格》(Art Deco Style, 2003)等。

译者简介

刘慧宁,南京大学英语系硕士,译有《英雄与恶徒》《谁是康定斯基?》《企鹅都市生存指南》《存在的瞬间——伍尔夫短篇小说集》(合译)等。豆瓣名:久枝。

 

内容简介

新艺术是19、20世纪之交欧美最耀眼、最流行的风格,它给家具、珠宝和平面设计领域带来了新的装饰语言,也为建筑、雕塑和绘画领域注入了新的装饰形式。本书是一本从世界范围内讨论新艺术运动的专著,问题与实例相结合,作品与时代挂钩,全面梳理了新艺术运动的起源、发展和风格特点。


目录

4    引  言

9    第一章  旧艺术复兴中的新生命

新艺术的起源

57    第二章  颓废时代?

比利时、法国与德国

119    第三章  圆变方

维也纳与格拉斯哥

171    第四章  民族梦

芬兰、俄罗斯与加泰罗尼亚

225    第五章  新世界的新艺术

美洲

267    第六章  广阔的市场

委托人与顾客

301    第七章  艺术性与工业性

旧工艺与新技术

341    第八章  回归的吸引力

步入20世纪

381    附录

术语表

人物小传

大事年表

地  图

延伸阅读

索  引

致  谢

 

正文赏读

引  言

19世纪末的视觉艺术领域正酝酿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大约在1890年至1910年,从巴黎到圣彼得堡,从布鲁塞尔到布宜诺斯艾利斯,艺术家、设计师和建筑师们正创造着新式的作品。这些作品在描摹时代精神的同时,遭受到猛烈的围攻,它们如今被称为“新艺术”。新艺术在经历了短暂的顶峰期之后,如今仍在吸引、困扰和启发着我们。

“新艺术”也被称为“现代风格”(modern style),它于1900年在巴黎世界博览会成功亮相。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柔美曲线、植物卷须和线条造型成为它的标志。对于大众而言,新艺术让人想起法国音乐剧的撩人海报,以及巴黎地铁站的曲线造型铁艺。博物馆骄傲地展出这些艺术家所创作的半透明自然主义玻璃制品和形态扭曲的家具,它们代表着一种如今看来十分陌生的风格。这种风格曾将旧世纪带向终点,引领人们迎接新的世纪。

然而,新艺术所波及的远不止巴黎的街头巷尾,其美学特点也远不止奇异的动植物造型。除了当时讽刺漫画(图1)中所描绘的摇摇欲坠的阿拉伯式花式之外,新艺术风格还包含格拉斯哥的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和维也纳生产同盟艺术家创造的激进的简洁几何造型。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法国的南锡、德国的慕尼黑以及法国的巴黎是新艺术的早期中心。除此之外,一些中欧和东欧的设计师也属于此风格,他们的部分设计源头来自本民族传统。

新艺术的泛欧特点导致其在各地名称不一。德国称其为青年风格,奥地利和匈牙利称之为分离派风格,在巴塞罗那,它是范畴更为广泛的现代主义运动的一部分,意大利人因伦敦利伯提百货(Liberty’s)将其命名为自由风格(La Stile Liberty),他们认为利伯提百货是此种风格的诞生地。我们如今所说的英格兰和美国的新艺术,在当时被认为是工艺美术运动的一部分。在许多东欧和北欧国家,此种风格的工匠和设计师被看作是民族浪漫主义运动或是国际风格浪潮的一部分。新艺术不仅席

卷整个欧洲,而且在欧洲人所到之处都留下踪迹。它成为一种全球性的风格,一种在不同设计师手中有着不同意味,可以兼具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属性的风格。

新艺术不仅风格多样,遍布世界各地,而且涉及的范围也很是纷繁复杂。建筑和装饰艺术领域无一不受其影响,从门把手到椅子,从吊灯到公寓楼,从墙纸到商店门面。新艺术不在意阶级或身份的界限,最精美的奢侈品与最廉价的首饰、最普通的工业生产餐具、各式非正式出版印刷物,都是以同样的新艺术风格进行构思和制作的。这样的对立统一意味着世纪末艺术界、设计界和社会中的所有对抗都体现在了新艺术中。新艺术因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既是精英的又是平民的,既是私人的又是公众的,既是保守的又是激进的,既是奢华的又是简洁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

鉴于新艺术运动范围之广,源头之多样,这一风格在当时就得以命名且名称得以延续,实属难得。风格往往是主观的、流动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能依靠后世命名归类。起名时,我们知道后续发展,希望将今日与过去界定开来。比如“洛可可”是一个产生于18世纪末的贬义词,“新古典主义”直到19 世纪90 年代才出现,“装饰派艺术”(Art Deco)是20世纪60年代的发明。但是1900年时,所有人都知道“新艺术”是什么。

这个名字诞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比利时,用于形容一群自称“二十人小组”(‘Les Vingt’/Les XXThe Twenty)的艺术家和评论家,他们的目标是革新艺术和整个社会。188 年,布鲁塞尔杂志《现代艺术》(LArt moderne)的编辑称他们为“新艺术的信徒”。1895 年,艺术品商人兼企业家西格弗里德·宾开了一家陈列新式设计的画廊,名为“新艺术”(L’Art Nouveau),由此这个名称正式确立。虽然宾声称他从未想要创造术语,但新艺术一名的确因他而定。不久,新艺术就成了当时建筑和装饰艺术潮流的代名词。奇怪的是,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将这个词用于绘画,虽然绘画对新艺术影响深远,许多画家在涉足装饰艺术领域时对新艺术做出过不小的贡献。19世纪晚期,印象派在艺术界确立了他们的理念,此后绘画领域的运动往往是独立的。20世纪,工业设计和应用艺术几乎不参与纯艺术(fine art)的运动,纯艺术越来越关注概念而非风格。

1900年世界博览会期间,评论家们对新艺术大书特书,褒贬不一,这证明新艺术是一种非常有自我意识的风格。这种独特的自我意识源自新艺术在19世纪末设计史中的角色,一部分先驱曾称赞其革命性(一些诋毁者因同一原因而批判它)。新艺术所兴起的世纪末,建筑和装饰艺术逐渐衰落,在历史主义的陈腐中越陷越深,愈发缺乏独创性。以往的风格不断回涌,水平一再降低,直至最后几乎沦为模仿作品。19世纪的大型展览将文艺复兴、巴洛克和古典主义风格混搭在一起,极不协调,表现出与工业时代技术发展的不合。激进的新艺术设计师们试图粉碎历史主义,创造出一种贴合那个时代的风格,一种与电影院、电话和汽车和谐共存的风格。不过新艺术中的保守派却力图拯救传统手工艺,将其价值观和精细品质保留下来,他们不想推翻,只想革新。

无论秉承哪种态度,新艺术在世人看来都是时代急需的,甚至可以说是期盼已久的。在经历了漫长的酝酿阶段后,它诞生了,经历了灿烂但短暂的“一生”。这场运动成形于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于1990年世界博览会涌现至大众视野内,却在1914年便已几乎绝迹。如果说新艺术运动的参与者将其视为社会对一个艺术堕落的时代的回应,那么这一运动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为了阐明新艺术运动的特点,首先需要考察几种风格对新艺术的影响,从哥特式复兴和洛可可复兴,到工艺美术运动和唯美主义运动,它们互相关联,与新艺术的联系错综复杂。除此之外,还须考察催生新艺术运动的政治和经济因素。

这互相矛盾的各个方面,便也意味着研究新艺术运动是一个精彩的过程,我们可以借此洞悉这一频频自相矛盾的时代的思想,可以看见19世纪末的恐惧、焦虑、希望和梦想。这一风格在死寂之后也将持续影响着它的朋友和敌人,并成为他们的宣传工具。首先到来的是一个充满鄙夷的时期,现代主义运动的参与者公开批判新艺术的动植物装饰,称其为资产阶级过度装饰的苟延残喘,与此同时宣称维也纳的几何造型为他们的功能主义先导。曾经一度风靡的风格不可避免地过了时—20世

纪30年代,巴黎的新艺术风格地铁入口甚至一度不保。不过就在此时,新艺术成功转型为装饰派艺术—一种战间期的现代装饰风格(这种风格依然被群情激昂的现代主义者痛斥)。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新艺术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题目,接着复兴到来。虽然斯堪的纳维亚和意大利的战后设计从未抛弃与新艺术相关的动植物装饰,但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西海岸的迷幻运动(psychedelic movement)和伦敦芭芭拉·胡兰尼姬的比芭商店(Biba)才再次将此风格领上时尚前沿。这场流行复兴的首次爆发逐渐演化为一场知识分子对现代主义的批判,新艺术连同装饰派艺术让我们看到20世纪设计史的另一面。

后浪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后浪旗舰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后浪出版公司官方微店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新艺术运动(艺术与观念•03)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hinabook2006
后浪的店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