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 比较文学研究入门
定价: 56.00
ISBN: 9787220125041
作者: 张隆溪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6
装帧: 平装
开本: 32
国际著名比较文学大家张隆溪教授写给青年学子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入门指南图书
本书作者力求在眼光和能力可以达到的范围和程度上,为研究生和对比较文学有兴趣的读者们,探索研究的途径。章节一引论首先回顾比较文学自19世纪在欧洲产生以来的历史,尤其要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整个历史状况和思想文化环境的改变,以及这种改变对比较文学研究的影响。第二章专论中西比较文学,说明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又特别强调文学理论对中西比较文学的意义。学习研究途径和方法*有效的办法,莫过于观察和分析一些成功的范例,通过观摩典范来学习。因此,第三章讨论西方比较文学研究中有影响的著作,第四章则专论中西比较研究成功的范例。第五章为读者提供一个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书目,包括中文和英文两个部分及简要介绍。
目录
前 言 /1
1 引 论 /1
一、何谓比较文学? /1
二、审美历史主义、法国影响研究和美国平行研究 /5
三、文学理论的兴衰 /19
四、全球眼光与多元视野 /34
2 中西比较文学的挑战和机遇 /43
一、从边缘走向中心 /43
二、中西比较面临的挑战 /57
三、文学理论与中西比较 /64
四、中西比较方法浅论 /72
3 比较文学研究典范举例 /87
一、知识准备与范例的意义 /87
二、终结、意义和叙事 /91
三、多元的世界文学新概念 /114
4 中西比较研究典范举例 /135
一、理论的理解和表述 /135
二、中西诗论的融合 /139
三、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 /156
四、中西会通的典范 /172
五、结束语 /201
5 参考书目 /206
一、中文书目 /207
二、英文书目 /215
样章试读
一、何谓比较文学?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并非比较文学所独有。我们认识一个事物,总是把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相比较,在二者的差异之中界定和认识此事物。例如桌子之为桌子,就在其功用不同于椅子或凳子,人之为人,也往往是在与其他动物比较中区之以别来定义。哲学家斯宾诺莎(Benedict de Spinoza)说,一切认定都是否定(determinatio est negatio),就是这个意思。20世纪文论中结构主义的奠基者索绪尔(Ferdinand deSaussure)认为,语言系统正是在对立和差异中来确定任何一个词语的意义,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过,作为一门学科的比较文学产生在19世纪的欧洲,又有其特别的含义。当时达尔文进化论影响甚巨,在进化论理论基础上,欧洲产生了比较动物学、比较解剖学等学科,通过比较不同动物的骨骼和生理结构来研究物种变迁的过程。自然科学中使用这种比较方法,也启发了人文研究,例如比较语言学把欧洲语言,包括希腊语和拉丁语,和古印度的梵文以及古波斯语相比较,发现在词源上有许多关联,于是建构起“印欧语系”这个概念。在这样一种学术环境和氛围中,文学研究也打破语言传统的局限,在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广阔范围内,探讨不同文学之间的关系,于是比较文学就在欧洲产生。由此可见,比较作为研究方法并不是比较文学独具的特点,而在一切学术研究中得到普遍的运用;因此,比较文学区别于其他文学研究的特点,也就不在比较,而在其研究范围超出在语言上和政治上统一的民族文学。
我们如果给比较文学下一个定义,那就是不同语言而又可以互相沟通的文学作品之比较。换句话说,相对于民族文学而言,比较文学是跨越民族和语言的界限来研究文学。19世纪浪漫主义时代一个占据主导地位的观念,是把自然视为由不同物种构成的一个有机统一体。
这一观念也启发了文学研究者把不同语言、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视为文学表现和审美意识的统一体,具有可比的主题和特征,就好像一丛盛开的鲜花,姹紫嫣红,仪态万千,虽各具特色,却又能互相映衬,构成色彩缤纷的花团锦簇。如果说一朵花代表一种民族文学,那么比较文学就是色彩缤纷的花卉,是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传统的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既然有这样一个基本特征,就要求比较学者懂多种语言,对不同文学传统有广泛兴趣和相当程度的了解。不懂外文,完全靠翻译来研究不同语言和不同传统的文学,就难免会产生一些误解,而把握两种或多种语言和文学,可以说是比较学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由于比较文学早产生在欧洲,而欧洲各国在地理、语言和文化传统方面都相互关联,有一些相似或相近之处,所以比较文学在发展初期,很自然地集中研究欧洲各国语言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尽管自19世纪发端以来,比较文学已经有了许多变化发展,但直到目前为止,西方的比较文学研究基本上仍然是以欧美为主导。说这句话的意思,与其说是批评所谓欧洲中心主义,毋宁说是承认一个事实,也就是承认比较文学迄今出色的研究成果,即一些内容丰富而且影响深远的典式著作,例如埃里希·奥尔巴赫(Erich Auerbach)著《摹仿论》、罗伯特·恩斯特·库尔提乌斯(Robert ErnstCurtius)著《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诺思罗普·弗莱(Northrop Frye)著《批评的解剖》、弗兰克·凯慕德(Frank Kermode)著《终结的意识》,以及其他一些有类似学术地位和广泛影响的著作,其讨论所及都只是西方文学。这种情形,近年来才稍微有所改变。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大部分学者越来越不满意纯粹以欧洲或西方为中心的学术研究,比较学者们看出传统意义上的比较文学好像已经没有什么新的出路,于是开始纷纷走出西方范围的局限。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超越西方传统、从全球视野来研究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著作,这类著作虽然数量还很少,却为比较文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机会。不过,东西方的比较,或者更缩小也更具体一点,对中国学者说来尤其重要的中西文学和文化的比较,都还处于初步阶段。就国际比较文学的范围而言,东西方比较还只是刚刚开始,还远远不是学术研究的中心或主流。
- 中信书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美好的思想和生活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