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他的书,是军事写作的至高境界
在西方近现代军事研究领域有两位巨匠交相辉映,一位是被称为“西方兵圣”的克劳塞维茨,另一位就是被称为“军事理论教皇”的李德·哈特。
连沙漠之狐隆美尔都评价说:“英国人对于李德·哈特的理论若能多加注意,则一定可以避免吃这么大的败仗。”
李德·哈特自己最常引用的一句话是:“最具教育意义的事情莫过于回忆他人的灾难。要学会如何庄严地忍受命运的变化,这是惟一的方法。”
正是这种充满人道主义的史观,让李德·哈特的作品闪耀着人性和哲学的光辉,除了成为举世公认的经典之外,更是超越军事范畴本身,自历史学进入哲学境界。这恐怕是军事理论写作的至高境界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迄今为止描写二战史最好的书(《伦敦时报》)
看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的人都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它不仅是部卓越的军事分析巨著,同时也是一本富於同情心和独创思想的作品。这是因为李德·哈特本人就参加过二战,接受过战争的洗礼。
作为二战战史的代表典范,李德·哈特的写作细腻、观点独到、不偏不倚、分析犀利。书中充满了“李德·哈特主义”——战车战的浩大洪流,弹性的纵深防御、间接路线……以使敌人备多分力……充分展现了李德·哈特不仅是战略的倡导者与批评者,更是位第一流的伟大史家。
这本巨著,李德·哈特写了整整23年,但是却最终未能亲见它的出版,不能不说是个巨大的遗憾。
◎《山的那一边》——这是一部铁杆军事历史迷的必读书(亚马逊网站评论)
李德·哈特在战争中,深刻体会到了“任何可能发生在平民身上的灾难,其实都是所有人的灾难”,包括那些在战场上曾经拼的你死我活的敌人。
这让他在面对纳粹德国的那些败军之将时,亦不无同情、敬畏之心。在他笔下,我们看到谦恭有礼的伦德施泰特、骁勇善战的古德里安、足智多谋的隆美尔,而不完全是一帮凶神恶煞,嗜血狂魔。
李德·哈特作为一个战争史家,坚守着历史学家的职业操守,对真相负责,就是对历史负责。
李德·哈特与克劳塞维茨的著作,其影响力都早已超越军事范围,无论是对政治博弈、还是对商业决策、商场竞争,甚至对我们个人的为人处世,都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而李德·哈特的独特更在于,他像是战史隧道中庄严的路灯,带着对历史的理解和同情,跨过苦难和牺牲,引领我们走向依稀透着亮光的出口。
先知书店推荐李德·哈特作品集:《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战略论:间接路线》、《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 法 ] 李德·哈特 作品
钮先钟 译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3月第1版
2021年1月第17次印刷
ISBN:9787208084698
开本:16开
装帧:平装
定价:100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生命财产的损失等,没有其他的战争堪与比拟;其所造成的冲击与影响,更是全面而深远,值得我们加以关注、省思。
在汗牛充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著作中,李德·哈特的这本书无疑是其中蕞具通盘关照的权威作品之一。作者凭藉着个人的军事经历、丰富的资料文件、当事人的访谈记录,集22年之功才完成这部巨著。本书对历时6年的二战中大小战役均有翔实的叙述,铺陈详尽。此外,作者更对此段历史作冷静、客观的分析与思考。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本书能使读者鉴往知今,历史的真实在今天依然有警醒意义。
◎ 1939年4月1日,全世界的报纸都登载出下述的新闻:英国张伯伦内阁,正在改变其绥靖和孤立政策,并以维持欧洲和平为目的,已向波兰提出保证,将保卫该国以对抗任何来自德国方面的威胁。但是9月1日,希特勒已越过波兰国界前进。
◎ 在尚未分析战争的起因之前,对于战争的后果是值得首先加以清查的。在认清了战争所带来的后果之后,就使我们对于战争是怎么产生的问题更能作较现实的观察。就纽伦堡战犯审判的目的而言,只要假定战争的爆发以及其一切的发展都纯粹是由于希特勒的侵略,也许就够了。但这却是一种太简单和太肤浅的解释。
◎ 这是一部经过多年殚思竭虑的成熟作品,它将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代表典范……书中充满“李德哈特主义”──战车战的庞大洪流、弹性的纵深防御、间接路线、后勤上的过分伸展法则、同时追求双重目标,以使敌人备多力分……李德哈特不仅是战略的倡导者与批评者,更是位第一流的伟大史家。
——《经济学人》
◎ 李德·哈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不仅是部卓越的军事分析巨著,同时也是一本富于同情心和独*思想的作品。
——《星期天电讯报》
◎ 英国人对于李德·哈特的理论若能多加注意,则一定可以避免吃这么大的败仗。
——隆美尔,二战德军将领
第一篇 前奏
第一章 战争是如何引起的
第二章 战争爆发时双方的兵力
第二篇 爆发(1939—1940)
第三章 对波兰的蹂躏
第四章 “假的战争”
第五章 芬兰战争
第三篇 狂澜(1940)
第六章 对挪威的蹂躏
第七章 对西欧的蹂躏
第八章 不列颠之战
第九章 从埃及发起的反击
第十章 对意属东非洲的征服
·······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
—
[ 英 ] 李德·哈特 作品
林光余 译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8月第1版
2021年1月第10次印刷
ISBN:9787208093607
开本:16开
装帧:平装
定价:85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
1914年,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引爆了整个世界。欧洲列强纷纷全面动员,倾其全国之力,投入这场前所未见的残酷血战。
绵延千里的铁丝网壕沟阵地,成为列强意志拼搏的角力场。数以百万计的军人在破片四溅,血流成河的泥泞战场,试图打出世界新秩序的黎明。
兵灾遍及亚欧非三洲,炮火烟硝中,旧帝国纷纷解体,欧洲的权力格局亦随之改变,然而这场号称将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造成的结果,竟是下一场更大规模的世界大战……
本书由世界著名军事史学家李德•哈特执笔,详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整个过程与各方战略战术的运用,是李德•哈特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深远地影响了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则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国际格局与冷战二极化的世界形成。欲了解今天的世界为何如现今所见,就须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意义深远的战争开始。
◎ 原本善战的小型英国陆军中,个人性格一度有较多发挥的空间,在战时也颇依赖这种空间。不幸有人认为,经过挑选所产生的军官,实际领导时并不成功。
◎ 德国人,基本上是一批既有年轻参谋军官的脑筋,又富有旧式军长冲进的加列尼式人物。不仅如此,由于俄国领导阶层能集毛奇与霞飞错误之大成,所以对他们的裨益又增加许多。
译序
序言
《大战真相》原序
第一篇 战争缘起
第二篇 各方实力
第三篇 各方战争计划
第四篇 1914年——情势胶着
第一章 改变情势的马恩河会战
第二章 传奇的坦能堡会战
第三章 奥军终结者康拉德与伦贝格之战
第四章 第一次伊普尔之战
第五篇 1915年——一团僵局
第五章 达达尼尔计划的诞生
第六章 功亏一篑的加利波利登陆
第七章 毒气弥漫的伊普尔
第八章 不必要的卢斯会战
第六篇1916年——不分胜负
第九章 凡尔登浴血包围战
第十章 布鲁西洛夫的攻势
第十一章 索姆河攻势
第十二章 多灾多难的坦克发展
第十三章 罗马尼亚的沦陷
第十四章 攻占巴格达
第十五章 日德兰海战
第七篇1917年——战局紧绷
第十六章 打打停停的阿拉斯攻势
第十七章 梅西讷之战
第十八章 通往巴斯青达之路
第十九章 坦克奇袭康布雷
第二十章 卡波雷托之战
全景:空中战争
第八篇 1918年——胜利的曙光
第二十一章最初的突破
第二十二章弗兰德斯地区的突破
第二十三章突破马恩河
第二十四章第二次马恩河之战
第二十五章德军的“黑日
第二十六章美吉多之战
第二十七章圣米耶勒之战
第二十八章默兹河一阿戈讷之战
后记
《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
—
[ 英 ] 李德·哈特 作品
张和声 译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8月第1版
2021年1月第5次印刷
ISBN:9787208100855
开本:16开
装帧:平装
定价:70元
《山的那一边》
本书是一部独特的二战史,大部分来自李德•哈特在纽伦堡对德国高级将领的审讯记录。李德•哈特全面、公正地将与布卢门特里特、伦德施泰特、托马、克莱斯特、海因里希、曼陀菲尔、施图登特等德国将领的谈话汇集起来,删繁就简,并在记述中穿插自己的分析和结论。他让德国将领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叙述者,这就是所谓的“山的那一边”——指代德军在二战中的心理和各项军事方针,由此本书记录的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直接的证据,读者也能从德国将领的描述中感受当时的真实氛围、领略战争的成败细节。本书具有相当的可读性,精彩程度不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这样一来伦德施泰特就可以全心全意投身军队的发展,在军事领域,他最关心的是通过装备的更新和严格的训练来提升士气,重振步兵的军威。与此同时,他也乐意接受有关机械化战争的新观念,对英国在这方面的理论和经验颇感兴趣。
◎ 敦刻尔克是英军出逃的唯一港口,上级却命令德军装甲部队在敦刻尔克外围暂时停止前进,此事堪称二战史上一个难解之谜。
初版序言
本版序言
第一部分 希特勒的将领
第一章 自寻死路的分裂
第二章 泽克特打造国队
第三章 布隆贝格和弗里奇时期
第四章 勃劳希契和哈尔德时期
第五章 古德里安将军——初期胜利的缔造者
第六章 “阳光下的战士”——隆美尔
第七章 阴影下的军人
第八章 “老卫兵”——伦德施泰特
第二部分 走向战争
第九章 希特勒的崛起
第十章 装甲部队的崛起
第三部分 德国将领眼中的战争
第十一章 希特勒如何打败法国和拯救英国
第十二章 兵临敦刻尔克时下令“暂停进军”
第十三章 法国战事的终结和德军首次受挫
第十四章 哑火于地中海
第十五章 希特勒入侵苏联
第十六章 何以兵败莫斯科
第十七章 兵败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
第十八章 兵败斯大林格勒之后
第十九章 红军
第二十章 盟军进攻意大利
第二十一章 诺曼底失陷
第二十二章 西线指挥部眼中的刺杀希特勒密谋
第二十三章 希特勒孤注一掷——第二次阿登战役
第二十四章 希特勒——一位年轻将领的看法
结论
德军高级将领列表
译名对照表
战争是政治的破产(译后记)
《战略论:间接路线》
—
[ 英 ] 李德·哈特 作品
钮先钟 译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4月第1版
2021年1月第10次印刷
ISBN:9787208092020
开本:16开
装帧:平装
定价:75元
《战略论:间接路线》
本书是李德·哈特以西方军事目前的三十场战争,二百八十多个战役的研究为例,归结出间接路线为有希望且经济的战略形式。他通过分析战史以说明理论,揭示出了战争中种种部署的优势与不足,简单易懂,使读完此书后的每个人都会对他的“间接路线”印象深刻。
◎ 核弹的出现已为世界投下了一道黑影,而“自由世界”方面,尤其显得阴森。这种武器在设计时的目的,本是为了保护他们,可是结果他们反而最感焦急。他们这种日益增高的“不安全”感,正足以构成一个极富讽刺意味的反省,使人回忆起1945年,他们的领袖对放出这个“核恶魔”以来加速日本崩溃的决定,是如何的草率和缺乏思考。
◎ 现在我们要来研究近代史中的第一次“大战”,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在这样长期的战争中,却没有一个战役是称得上具有决定性的。
第一篇 二十世纪以前的战略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希腊时代的战争
第三章 罗马时代的战争
第四章 拜占庭时代的战争
第五章 中世纪的战争
第六章 十七世纪的战争
第七章 十八世纪的战争
第八章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
第九章 一八五四至一九一四年的战争
第十章 二十五个世纪的结论
第二篇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略
第十一章 一九一四年的西战场
第十二章 东北欧战场
第十三章 东南欧与地中海战场
第十四章 一九一八年的战略
第三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
第十五章 希特勒的战略
第十六章 希特勒的全盛时期
第十七章 希特勒的衰颓
第十八章 希特勒的败亡
第四篇 战略和大战略的基础
第十九章 战略的理论
第二十章 战略和战术的基本要点
第二十一章 国家目的与军事目标
第二十二章 大战略
第二十三章 游击战
附录:李德·哈特及其思想
李德•哈特(Basil H.Liddell Hart,1895-1970),英国军事记者、军事理论家、战略学家。生于法国巴黎。早年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任步兵团军官,并曾在战斗中负伤。后来加入英国皇家军事教育协会。一战结束后,先后服务于《英国每日电讯报》(1925-1935)和《英国泰晤士报》(1935-1939),从事军事记者工作。李德•哈特同时也是著名的军事战略家,在军事学上提出了“间接路线”的观念以及涵盖军事以外领域的“大战略”概念,同时他也是现代战争“装甲兵”作战的鼓吹者。李德·哈特与克劳塞维兹同时被誉为西方战略思想史中的两位现代战略大师。主要著作有:《战略论:间接路线》、《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等。1966年被英国皇家授予爵士勋章。
钮先钟,1913年7月生,南京金陵大学理学士。曾任《台湾新生报》编辑、“国防计划局”编译室主任、军事译粹社发行人、淡江大学欧洲研究所教授等职。钮教授是著名的西方战略研究学者,其一生对中西方战略的研究,令人敬佩。2004年2月7日钮先钟教授逝世,享年92岁。
【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名著之一 】
雷蒙·阿隆《民族国家间的战争与和平》
本书系法国著名学者雷蒙·阿隆代表作品,是20世纪重要的政治思想名著。全书包括四个部分:理论、社会学、历史和人类行为学。作者从承认国家间的部分自然状态开始,详尽论述了国际关系的一系列分析工具。
在第一部分,阿隆基于权力和体系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框架。在搭建了自己的理论框架后,阿隆转向社会学和历史的分析。
在第二部分,阿隆对影响外交政策的形形色色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指出社会学原因一方面可以是物质的或者有形的,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道义的或者社会的。
在第三部分,阿隆详尽分析了自20世纪初至1960年代早期的历史,提供了这一时期的权威性调查,深入体察了技术革命和外交全球化。
在对理论、历史、社会学三个范畴的透彻思考的基础上,阿隆进入对人类行为学的分析。这是本书最深奥、最意味深长的一部分,阿隆在这部分探索了有关治国方略的两个持久问题,阐明了一个不同于马基雅维利“幽暗”观点的,也不同于理想主义者充满乐观情绪的规范的国际关系理论。
- 先知书店
- 读好书的人,先知道未来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