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界图书自营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健康界图书自营店 微信认证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重症医学质量管理》

79.00
运费: 免运费
库存: 1860 件
《重症医学质量管理》 商品图0
《重症医学质量管理》 商品缩略图0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1. 由40多位国际专家与 ESICM(欧洲重症监护医学协会)联合打造,堪称重症医学界的最佳实践目标和指导方针;

2. 聚焦以患者为中心的循证实践法,讨论更安全有效的临床实践质量指标与结果指标;

3. 首次全面概述重症医学质量管理领域的新思想、新研究,是ICU、急诊及相关专业临床工作者的实用参考书;

 内容简介

目前,重症医学质量管理领域正不断快速发展,研究人员就此提出了诸多新思想并进行了新研究,而本书为最先全面综述这些新思想和新研究的文献之一。本书各章节讨论了团队建设、患者满意度、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电子管理系统等主题,这些内容主要被划归为3个部分,涵盖患者、ICU以及国家及国际水平的质量管理。ICU旨在基于以患者为中心、以证据为基础的原则实施临床实践,我们将在本书中围绕这种更安全、更有效的临床实践讨论重症医学的质量指标和结果指标。 

作者简介

伯特兰•吉代(Bertrand Guidet)

法国巴黎,圣安东尼医院重症医学科,医学教授兼主任;法国重症监护协会(SRLF)前主席 

安德烈亚斯•瓦伦汀(Andreas Valentin)

维也纳医科大学教授;奥地利施瓦尔察赫,卡迪纳尔施瓦岑贝格医院内科主任;欧洲重症医学学会(ESICM)质量改进工作组主席;奥地利重症医学联合会创始主席

汉斯•弗莱顿(Hans Flaatten)

挪威卑尔根霍基兰大学医院重症医学科教授和高级顾问;欧洲重症医学学会(ESICM)医疗结果分会主席

译者简介

隆云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临床博士后导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北京心脏重症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胰腺病学委员,中国老年病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委,第二、三、四届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副主任委员。

丁欣

就职于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担任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参与撰写与编写多部国内重症医学领域的共识与书籍,是《中国重症超声专家共识》《重症右心功能管理专家共识》的主要撰写者之一。

名家评论

本书从患者、科室、学科管理等不同视角,系统地阐述了重症医学质量管理所涉及的关键环节与问题,包括清单管理、患者交接、每日目标管理等重症医学日常工作,以细致入微的方法展示了重症医学管理体系的实施与洞察,以及对未来发展的瞻望。希望此书能为我国重症医学规范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  刘大为

章节目录

供稿人

译者序

推荐序

前言

第一篇 患者治疗质量管理

第一章 清单运用

第二章 每日目标讨论

第三章 ICU常规流程:中心静脉导管的穿刺与管理

第四章 指南和集束化治疗的使用

第五章 院内获得性感染/医疗机构相关感染

第六章 ICU患者最佳交接

第七章 诊断路径

第八章 ICU患者的转运

第九章 死亡率和发病率讨论会

第十章 ICU患者的分诊

第十一章 临终治疗

第二篇 ICU科室质量管理

第十二章 改善患者安全、减少不良事件的工具

第十三章 临床数据管理

第十四章 电子化ICU管理系统

第十五章 ICU医护人员的需求和使用

第十六章 严重程度评分是否可改进治疗?

第十七章 循证医学实践

第十八章 解决临床实践变革中的问题

第十九章 团队建设

第二十章 重症医学病房的冲突管理

第二十一章 从脊髓灰质炎单一疾病到全院范围所有重症疾病

——重症医学的发展史

第二十二章 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第二十三章 重症治疗后的随访

第二十四章 现场小规模模拟

第三篇 国家及国际质量管理

第二十五章 国家ICU登记中心

第二十六章 质量指标

第二十七章 标杆管理——从比较到实践

第二十八章 规模和预后

第二十九章 基于能力的培训和教育

第三十章 ICU远程医疗的应用

结语 

在线试读 

前言 

当今世界发展迅速,这在人口、生态、经济等方面带来了重大挑战。随着信息传播方式(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人们的社会期望也在不断提高。例如,人们会要求决策可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制定,同时还会要求充分理解并参与决策制定过程(共同决策模型)。这些变革正不断融入医院运行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重症医疗服务。

人们希望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及时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还希望医疗服务在目前或将来都不会带来任何不良后果。事实上,ICU极少能满足这样的愿望,更多的时候,我们只能设法从不同的角度改善医疗服务水平。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并以此为目标进行合作,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本书针对重症医疗质量和安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尽管本书主要涉及ICU领域,但其中提出的很多概念可推广至医院甚至其他机构部门。

如今,ICU已成为全世界所有现代化医院的核心部门之一。ICU通常满负荷稳定运行,可提供全年无休、全天24小时的医疗服务。越来越多的ICU外患者对ICU团队提出了诊疗需求(“开放式ICU”),这些患者可能在接受紧急医疗救护小组(MET)处置之前或从ICU转出后提出该要求,以寻求恰当的医护方法和目标。

ICU的诊疗过程常常需要与其他科室的同事进行协作。因此,我们在讨论组织管理时不能仅仅关注ICU内部的问题,而应将ICU置于诊疗环境下进行整体评估。事实上,ICU医师通常会参与当地协会以及地区或全国性专业团体组织的活动中。

我们自医学专业学习起便一直努力学习如何使用各种诊疗方法。也就是说,我们常常需要一些工具来帮助我们评估管理水平(即质量指标)。而对于治疗而言,我们并不能忽略患者的个体特点,简单依照指南施治,而需要帮助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此外,我们还需要建立一支拥有共同医疗理念的团队。

我们必须秉承团队协作的理念,拥有一致的治疗目标和价值取向,以及良好的医疗安全氛围和共同的团队文化。团队领导应鼓励团队成员采取积极的工作方法,同时保持团队合理的管理结构。我们应努力营造鼓励彼此沟通的工作氛围,允许团队成员表达不同的观点并进行交流。我们应思考如何制定进一步的行动方案,并及时调整所采取的方案,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ICU对严重不良事件的处置措施(发布、控制、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和随访跟进)是一个较佳的示例。如果医护人员信心不足或害怕受到批评或处罚,他们便不会公布不良事件,这就导致改进无从谈起。

现代医学的其中一个矛盾在于,一方面我们推崇基于个体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而另一方面我们又积极推广各种指南和集束化治疗方案,以降低临床实践的复杂性。这意味着我们既要开展培训计划以提高医疗水平,还要不断鼓励医护人员学习应用各种流程规范。经验丰富的一线医生、护理人员和协作人员需要积极参与这一新的学习模式。流程规范无法自行实施,医护人员需根据各个科室的文化、患者特点和工作环境逐渐适应并调整。

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是取得较佳结果的的重要保障。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我们可能会丢失一些重要的信息;如果团队内部不能很好的传达信息,则很容易导致医生与医生、护士与护士或医生与护士之间出现冲突。因此团队成员在进行病情交接时必须做到规范化,且必须提供完整的文书(医疗文件和护理报告),以供团队所有成员随时查阅。部署ICU电子化管理系统能够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如何才能改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本书将从新的视角加以探讨,希望能够对地区和国家级的独立ICU和ICU团队有所裨益。近年来,医疗领域出现了诸多有效的质量改善工具,本书针对大部分新增的改善工具进行了探讨。笔者无意要求读者可以充分运用其中的每一项工具,但希望本书的相关内容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并在其各自的ICU内进行相应的尝试。

随着时代的进步,医疗领域不断涌现出各种旨在改善质量的新方法和新选择,我们可选择的工具也变得越来越丰富。笔者希望读者能够从本书中获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在治疗重症患者时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笔者在此静候佳音。相信我们必能在重症医学领域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健康界图书自营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健康界图书自营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重症医学质量管理》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BetterCare-sy
健康界悦读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